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如何爆發的
來源:高考網整理 2023-01-31 21:01:51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帝國主義之間的戰爭,是西方列強為了重新瓜分世界以及爭奪世界霸權而爆發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于1914年7月28日,一直持續到了1918年11月11日才結束,這場延續了4年的戰爭,對人類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1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
1、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二十世紀初的資本主義國家向它的終極階段,也就是帝國主義過渡時期所產生的廣泛而不可調和的矛盾;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基本上被列強瓜分完;新舊殖民主義矛盾激化,各帝國主義經濟發展不平衡。
2、當時英國和法國的資本主義發展已經成熟,因此主宰世界格局的就是英法兩國。但是不久之后,德國的實力漸漸強大,于是想要打破英法統治的格局,這就加深了德國與英法兩國之間的矛盾。我們都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世界主要有三大矛盾,分別是法德矛盾、俄奧矛盾、英德矛盾。
但其實除了這三大矛盾之外,當時還存在著德日、德俄等多種矛盾,一戰的爆發只是這些矛盾發展的結果。隨著這些矛盾的加深,各個帝國主義國家都在為戰爭做著準備,或是擴大軍隊,或是增加軍需,一步步走上戰爭的道路。
2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
凡爾登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破壞性最大,時間最長的戰役,戰事從1916年2月21日延續到12月19日,德法兩國投入100多個師兵力,軍隊死亡超過25萬人,50多萬人受傷。傷亡人數僅次于索姆河戰役,被稱為“凡爾登絞肉機”。
1916年德意志帝國決定把進攻重點再次轉向西線,力圖打敗法國,德軍統帥部選擇法國的凡爾登要塞作為進攻目標,凡爾登是協約國軍防線的突出部,對德軍深入法國、比利時有很大威脅,它又是通往巴黎的強固據點和法軍陣線的樞紐,凡爾登此役是典型的陣地戰、消耗戰。
雙方傷亡近100萬人。這場戰役大多數為炮戰,3月初,德軍與法軍在馬斯河地區開展了大血戰。最終這場戰斗以法軍成功守住凡爾登而告終,德軍一舉占領巴黎的企圖落空。這次決定性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德意志帝國從此逐步走向最后失敗。
相關推薦:
高考歷史知識點匯總
五四運動爆發的直接原因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志愿填報、錄取分數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點
盡在"高考網"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