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能夠統一的原因是什么
來源:高考網整理 2023-01-31 20:03:51
隋朝是公元581年建立的。在公元581年二月,北周靜帝禪讓于丞相楊堅,隋文帝楊堅定國號為“隋”,定都大興城(今陜西省西安市)。隨后在589年,隋軍南下消滅了陳朝,再一次統一了中國,結束了自西晉末年以來中國長達近300年的分裂局面,并開創了“開皇之治”的繁榮局面。
1隋朝統一南北的具體原因
第一,在南北朝時期,南北方的經濟都有了一定的發展,為進行統一戰爭準備了條件。同時經濟的發展反過來也要求實現全國的統一,從而為其發展提供穩定的環境。
第二,自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北方各少數民族基本上被漢族所同化,南北方都出現了各族人民大融合的情景。自秦漢以來,先后活動于中原地區的匈奴、羯、氐、羌、鮮卑、烏桓、丁零各族,到了北朝末年,已經和構成中華民族的主要骨干漢族完全融合在一起了。
第三,北朝的均田制和府兵制在統一過程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由于北朝均田制的繼續推行, 自耕小農大大地增多,在均田制的基礎上擴大起來的府兵,也由于他們的經濟比較穩固,身份地位有所提高,因而兵源增多,戰斗力加強。
2隋朝建立的過程
北周武帝宇文邕于公元577年攻破北齊,統一北方后,南北對峙的天平已明顯向北傾斜,可惜他卻英年早逝于578年去世,年僅36歲。
繼位的北周宣帝宇文赟奢侈浮華,沉湎酒色,政治腐敗,更是在繼位一年之后自稱“天元皇帝”傳位于不滿六周歲的太子宇文衍(后改名闡),史稱周靜帝, 還同時擁有五位皇后,其中天元皇后就是楊堅的長女——楊麗華。 外戚楊堅乘機將北周重臣外遣,朝政逐漸由他掌握。
大象二年(580年)6月8日,北周宣帝死后,楊堅聯合劉昉、鄭譯矯詔以外戚身份輔政。
大定元年(581年)二月,北周靜帝禪讓帝位于楊堅,楊堅登基為帝,是為隋文帝,國號隋,定都大興城(今西安),北周覆亡。
公元589年南下滅陳朝,統一中國,結束了自西晉末年以來長達近300年的分裂局面。公元605年,隋煬帝即位后,令宇文愷營建東京,同年下詔遷都洛陽(今河南洛陽)。
隋文帝在位年間社會民生富庶、人民安居樂業、政治清明,開創了開皇之治繁榮局面。隋煬帝在位時期修建了貫通南北的大運河,但因過度消耗國力,引發隋末民變和貴族叛變。
公元618年宇文化及等人發動兵變,殺死隋煬帝。隋恭帝楊侑禪讓李淵,建立唐朝。公元619年,王世充擁立的皇泰主楊侗也被廢,隋朝覆滅,國祚38年。
相關推薦:
高考歷史知識點匯總
2023年春晚歷史考點:節目《一帶繁華一路歌》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志愿填報、錄取分數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點
盡在"高考網"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