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春晚歷史考點:節目《一帶繁華一路歌》(2)
來源:網絡整理 2023-01-30 10:51:02
(2)跨國公司迅猛發展,國際投資增多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全球化的定義是:“全球化是指跨國公司與服務貿易及國際資本流動規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術的廣泛迅速傳播使世界各國經濟的相互依賴性增強。”
(3)以世貿(WTO)為代表的國際組織成為全球化的重要推動力量
(4)區域集團化的發展
1.歐盟1993:經濟和政治一體化組織,合作化程度最高
2.北美自由貿易區1994: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合作的典范,美國、加拿大與墨西哥實現優勢
3.亞太經合組織1989:地跨四大洲,成員國之間存在文化和歷史差異,影響其發展,中國1991年加入。協商一致的方法,合作集中在貿易和投資自由化
區域集團化發展的原因:
區域經濟發展,各國經濟聯系日益密切;
國際經濟競爭日益加劇;
國際關系的影響。
(5)信息技術發展,突破了傳統交流的方式,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聯系。
全球化的影響和挑戰
1.推動世界經濟的繁榮
2.它加劇全球競爭中的利益失衡,發達國家憑借資金、技術優勢,成為最大受益者,而發展中國家處于劣勢和被動地位。
3.引發全球性生態、金融危機,影響全人類的根本利益。
4.逆全球化的出現
二、全球化與中國
(一)15-18世紀,全球化早期
1.全球化對中國的有限影響
中國與西歐貿易增長;美洲高產作物傳入中國;西學東漸的開始
2.中國成為全球化進程中的落伍者由于封建專制統治、閉關政策,中國沒有抓住向工業文明轉型的機遇
(二)19世紀中期-20世紀前期,世界市場初步、最終形成時期
1. 被動的全球化。
在一種不平等的國際貿易和金融秩序下被動參與了全球化。引發了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的深刻變化
2.全球化打開了中國追求現代化的大門
西方工業文明沖擊下,先進分子向西方學習,尋求救國之路
(三)20世紀50-70年代 世界經濟走向體系化
新中國受到了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的排斥,加之“左”傾的錯誤,使新中國基本隔絕于經濟全球化大潮之外,但中國建立了完整獨立的工業體系,為日后主動融入全球化浪潮創造了有利條件。
(四)20世紀末 全球化迅猛發展
中國“挑戰與機遇并存”
1.三中全會后實行對外開放,積極引進西方資金和技術
2.1992年十四大提出了建立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為從體制上融入全球化浪潮創造條件
3.2001年入世,是中國主動融入世界經濟的重大舉措,是與世界經濟全面接軌的契機
4.2013年提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倡議,是中國對經濟全球化做出的重大歷史性貢獻。
延伸知識點:對外開放
一、經濟特區的建立
1.背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中國邁出了對外開放的步伐。
2.時間:1980年。
3.經濟特區:廣東、福建兩省興辦深圳、珠海、汕頭、廈門4個經濟特區。
4.成就:在短短的幾年內,深圳成為經濟特區的代表和對外開放的“窗口”。
5.作用:對引進外資、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推 (意義) 動國內的進一步改革,擴大對外經濟交流,發展社會主義經濟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6.特點:實行特殊的經濟政策和管理體制,允許外國企業或個人以及華僑、港澳同胞進行投資活動,并在進出口、減免稅等方面提供優惠條件。
二、對外開放領域的擴大
1.1984年,開放大連、天津、青島、上海、福州、廣州等14個沿海城市。
2.1985年,把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閩南三角地區開辟為沿海經濟開放區。隨后又把經濟開放區擴展到遼東半島、山東半島及其他沿海地區的一些市縣。
3.1988年,海南島經濟特區建立。
4.1990年,上海浦東開發區也建立起來。
5.1992年,對外開放的地域又向縱深推進到重慶、武漢等沿江城市,滿洲里等陸地邊境城市和昆明、烏魯木齊等內地省會和自治區首府。
三、對外開放的格局的形成
(1)格局:從經濟特區到沿海開放城市到沿海開放區到內地
(2)特點:呈現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
全方位:就是不論對資本主義國家還是社會主義國家,對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實行開放政策。
多層次:就是根據各地區的實際和特點,通過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沿海經濟開放區、開放沿邊和沿江地區以及內陸省區等不同開放程度的各種形式,形成全國范圍內的對外開放。
寬領域:就是立足于我國國情,對國際商品市場、國際資本市場、國際技術市場、國際勞務市場的開放,把對外開放拓寬到能源、交通等基礎產業以及金融、保險、房地產、科技、教育、文化、服務業等。
拓展延伸
1.國家首先設立的四個經濟特區集中在哪兩個省份?為什么率先在這兩省設立經濟特區?
(1)廣東、福建
(2)①靠近國際市場。②歷史上這些地方與海外有密切交往。③交通便利。④有許多海外華僑、外籍華人的祖籍在這里。
2.近代開放與現代開放的區別:
(1)前提不同:近代開放是在國家主權的獨立完整遭到嚴重破壞的情況下的被迫開放;現代開放則是在維護國家主權完整前提下的主動開放。
(2)目的不同:近代開放是適應列強對華侵略的需要;現代開放則是為了發展經濟。
(3)后果不同:近代開放使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逐漸加深并日益貧困;現代開放則使國家逐漸走向富強。
3.經濟特區對我國社會主義經濟起了哪些作用?
經濟特區引進了大量外資、先進的技術和豐富的現代經營管理經驗,促進了經濟發展;在發展過程中,經濟特區積累了經驗,培養了大批人才。這些對進一步擴大開放,推動中國其它地區的發展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同時,經濟特區也是對外的窗口,可以擴大我國的對外影響,有助于世界了解我國的改革開放政策。
4.經濟特區:指國家劃出一定的范圍,在引進外資、減免稅收等方面給予特殊優惠,以此引進外資、外國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推動國家經濟的發展。
“特”的表現:第一實行特殊的經濟政策;第二實行特殊的經濟管理體制。
5.回顧祖國改革開放四十年的發展歷程,你得到什么啟示?
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我們必須堅定不移地支持改革開放
開放則興,封閉則衰
易錯警示:
1.廈門既是我國近代第一批被迫開放的通商口岸(《南京條約》),又是現代第一批主動開放的經濟特區。中國最早的經濟特區是深圳;最大的經濟特區是海南,也是最南端的經濟特區;位于廣東省的經濟特區是深圳、珠海、汕頭。位于福建省的經濟特區是廈門。
2.經濟特區打開了對外開放的突破口,為進一步擴大開放積累了經驗。特區是個“窗口”,是技術窗口,也是對外政策的窗口。
真題演練:
1.新時期,黨實行了對外開放的戰略決策,經濟特區成為對外開放的窗口。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現在的世界是開放的世界,中國在西方國家產業革命以后變得落后了,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閉關自守。新中國成立后……三十幾年的經驗是,關起門來搞建設是不行的,發展不起來。——鄧小平
(1)依據材料一歸納新時期我國實行對外開放政策的原因。對外開放是黨在哪次會議上作出的決策?
材料二:鄧小平視察深圳后題詞:“深圳的發展和經驗證明,我們建立經濟特區的政策是正確的。”
(2)經濟特區最早在哪些省份設立?材料二中鄧小平說,“建立經濟特區的政策是正確的”,請以深圳取得的成就為例加以說明。
材料三:
(3)根據材料三及所學,歸納我國對外開放格局的特點。
(4)結合上述材料和所學知識,說一說經濟特區在對外開放中的作用。
2.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早期對外開放示意圖(局部)
材料二開放不再是沿海地帶的“特權”,從青藏高原到額爾古納河,各地都在探索對外開放之路。對多數中國人來說,新疆是個遙遠而富有傳奇色彩的地方,隨著貫通歐亞第二座大陸橋在阿拉山口接軌,當年的絲綢之路再次成為經濟往來的重要紐帶。
材料三經過長達15年的艱難談判,中國終于在2001年12月成為世貿組織正式成員。加入世貿組織是中國融入世界經濟的必然選擇,也是中國與世界經濟接軌的一個契機,標志著世界大市場對中國的開放。同時,中國經濟融入世界,必將有力地推動全球經濟的繁榮與發展。
(1)依據材料一,指出廈門在圖中的位置。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深圳的區位優勢是什么?
(2)綜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我國的對外開放呈現出的新變化是什么。推動新疆走上開放之路的重要因素是什么?
(3)依據材料三,指出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雙重影響。舉一例說明對外開放給你生活帶來的便利。
3.請根據材料及下圖回答問題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我國南方有個貧窮落后的小鎮,它被劃為我國第一批經濟特區后,大力引進外資和先進技術,大辦工業、商業和旅游業,進行現代化建設。現在已發展成為現代化的城市,成為我國對外開放的窗口。
請回答:
(1)文中提到的經濟特區是指哪里?位于我國哪個省?同期被劃為經濟特區的還有哪幾個?(兩例)
(2)依據材料回答,這個經濟特區是怎樣建設成為現代化的城市和我國對外開放窗口的?
(3)仔細觀察圖片,回答我國早期(1984年)開放的沿海城市有幾個?我國經濟開放區在地理分布上有什么特點?
參考答案:
1.(1)原因:順應世界潮流;吸取中國歷史上閉關自守的教訓;新中國成立以來經濟建設的經驗。會議: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2)廣東、福建。深圳在短短的幾年內,建設成為一座繁華的現代化城市,成為經濟特區的代表和對外開放的“窗口”。
(3)形成了“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的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
(4)對引進外資、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推動國內的進一步改革,擴大對外經濟交流,發展社會主義現代化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經濟體制改革的實驗場;對外開放的窗口和基地;發揮帶動和示范作用;外向型經濟的全國排頭兵;具有探索作用;為全國提供寶貴經驗;了解國際行情的重要窗口。(答出2點)
2.(1)D點;位于東南沿海,距離港澳臺比較近。
(2)從沿海延伸到內陸;交通的發展或歐亞第二座大陸橋的通車。
(3)給中國經濟發展帶來機遇,推動全球經濟的繁榮。可以很容易吃到麥當勞等美國快餐。
3.(1)深圳,位于我國廣東省,同期被劃為經濟特區的還有汕頭、珠海、廈門。
(2)大力引進外資和先進技術,大辦工業、商業和旅游業,進行現代化建設使之成為現代化的城市,使之成為我國對外開放的窗口。(用材料中所給信息答題即可)
(3)我國早期開放的沿海城市有14個,我國經濟開放區處于沿海地區。
相關推薦:
高考歷史知識點匯總
隋朝的建立在歷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志愿填報、錄取分數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點
盡在"高考網"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