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新生入學學習上的準備
2022-08-09 10:08:59高考網整理
01
學會自主學習
較之初中階段,高中階段學習難度、強度、容量加大,學習負擔及壓力明顯加重,不能再依賴初中時期老師“填鴨式”的授課,“看管式”的自習,“命令式”的作業,要逐步培養自己主動獲取知識、鞏固知識的能力,制定學習計劃,養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
02
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初中學習方式以模仿和記憶為主,而高中則是以理解和應用為主,要求高中生生要有更強的分析、概括、綜合、實踐的能力,將基本概念、原理消化吸收,變成自己的東西。高一新生,應根據自己的條件,以及高中階段學科知識交叉多、綜合性強,以及考查的知識和思維觸點廣的特點,找尋一套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
03
初中和高中在文科上的區別
“死”與“活”的區別
指的是基礎與思維的區別,初中階段,是思維與基礎并重;高中則更強調于思維,所以在語文學科上的表現就是知識面要更廣、更“活”。
概念化與操作性的區別
在初中階段,更多地強調的都是概念化、要求性的內容,比如要求學生多閱讀、多積累、多觀察等,但具體如何操作,事實上說明比較少;而到了高中,更多的是要考慮這些“概念”的具體操作方法、更側重于學生的獨立思考。
04
初中和高中在理科上的區別
知識量劇增
在初中,內容少,題型簡單,課時較充足。而到高中,由于知識點增多,靈活性加大和新工時制實行,使課時減少,課容量增大,進度加快,對重難點內容沒有更多的時間強調,對各類型題也不可能講全講細和鞏固強化。
語言變化大
以數學為例,初中的數學主要仍是以形象、通俗的語言方式進行表達,而高一數學一下子就觸及抽象的集合符號語言、邏輯運算語言、函數語言、圖形語言等,使高一年級學生感覺思維梯度太大,離生活較遠。
思維方法迥然不同
初中階段,由于老師將各種題型建立了統一的思維模式,如:解分式方程分幾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等等。確定了常見的思維套路,因此,初中階段在數學學習中習慣于這種機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式。而高中數學語言的抽象化對思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適應,故而導致成績下降。
05
“四先四后兩小結”的學習方法
“四先”是指:①先預習后聽課;②先復習后作業;③先分析后解題;④先理解后記憶;
“兩小結”是指:每周利用雙休日對一周所學內容進行清理、每學完一個單元作一次書面整理小結,做到堂堂清、課課清、段段清。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志愿填報、錄取分數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點
盡在"高考網"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