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易錯知識點精析總結
來源:高考網整理 2022-02-19 10:37:09
易錯點1 對地圖三要素理解不清
容易出錯的地方
(1)忽視圖中的指向標,仍然按照“上北下南”的方法判斷方向;
(2)對比例尺理解錯誤,不清楚比例尺的縮放狀況。
復習中要關注的知識點
一、如何在地圖上確定方向
1、在一幅地圖上判斷方向,首先要看是否有經緯網或指向標,如果有經緯網,則根據經緯線的走向判斷(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如果有指向標,則根據指向標的箭頭方向來判斷(一般箭頭指向北方);在沒有經緯網和指向標的情況下,按照一般規律來判斷(面對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2、在有經緯網或者指向標的情況下,由于其方向與普通情況不一致,同學們極易判斷錯誤,判斷時可轉換試卷或者書本的角度,使其與我們習慣的方向一致(即面對地圖,上側為北方),然后進行判斷。
3、以上情況為平面上方向的判斷。在宇宙空間中,如地球公轉示意圖中,只有東西方向,且方向根據地球公轉的情況來判斷(地球公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
二、比例尺復習點睛
1、比例尺的縮放
地圖比例尺縮放的計算中常出現“放大(縮小)”、“放大到(縮小到)”和“放大了(縮小了)”等問題。比例尺“放大到”原先的幾倍就是原比例尺乘以幾;“放大”幾倍或“放大了”幾倍是比原比例尺多了幾倍。例如:“放大到”2倍,就是原比例尺乘以2;“放大”或“放大了”2倍,就是原比例尺乘以3。同樣,原比例尺“縮小”或“縮小了”1/5,則原比例尺乘以4/5;“縮小到”1/5就是原比例尺乘以1/5。
2、圖幅的縮放
圖幅的縮放是面積的縮放,而比例尺的縮放是長度的縮放。例如,比例尺放大到原圖比例尺的2倍,則圖幅面積放大到原圖面積的4倍。
3、實地范圍和紙張大小已定,繪制地圖時要求確定比例尺的大小
其方法是先用紙張的長度除以實地長度,得出長度比例尺,然后用紙張的寬度除以實地寬度,求出寬度比例尺,然后比較長度比例尺和寬度比例尺的大小,只能選用較小者或比較小者更小一些的比例尺,而絕不能采用大于較小者的比例尺。例如:用長和寬各1米的紙張繪制中國地圖,可根據紙張長度和中國東西距離(約5200千米)求出長度比例尺為1∶5 200 000,根據紙張寬度和我國南北距離(約5 500千米)求出寬度比例尺為1∶5 500 000。然后可以得出在這張紙上繪制的中國地圖比例尺不得大于1∶5 500 000。
4、比例尺的大小與坡度大小、風力大小的關系
(1)等高距和等高線疏密程度相同時:比例尺越大,坡度越大;比例尺越小,坡度越小。
(2)等壓距和等壓線疏密程度相同時:比例尺越大,風力越大;比例尺越小,風力越小。? (3)等高(壓)線疏密、比例尺、圖幅相同時:等高距(等壓距)越大,坡度越大(風力越大);等高距(等壓距)越小,坡度越小(風力越小)。
5、比例尺的大小是指其比值的大小,即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同樣的圖幅表示的實際范圍越大,其內容就越簡略;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同樣圖幅表示的實際范圍就越小,其內容就越詳細。
易錯點2 等值線彎曲狀況判斷不準
容易出錯的地方
學生易對影響不同等值線彎曲的因素沒有理解和掌握,且不能根據題目中給出的條件來分析問題而出錯。
復習中要關注的知識點
一、等值線的彎曲凸起部分一般都符合“凸高為低,凸低為高”的高低變化規律。
如果記憶不牢或者怕記憶不準確,可采用下面兩個方法來確定:
(1)垂線法
在等值線圖上彎曲最大處的兩側作各等值線的垂線,方向是從高值指向低值。若箭頭向中心輻合,則等值線彎曲處與兩側相比,為低值區;若箭頭向外圍輻散,則等值線彎曲處與兩側相比,為高值區。
(2)切線法
在等值線彎曲最大處作某條等值線的切線,比較切點與切線上其他點的數值大小。若切點數值小于其他點的數值,則為低值區;若切點數值大于其他點的數值,則為高值區。
二、等值線的特征
1、同線等值:即不管是什么類型的等值線,在同一條線上,其地理特征的數值相等。如同一條等高線上,海拔相等;同一條等震線上,烈度相等。
2、等值線應為閉合曲線:任何一種等值線,都應是閉合的曲線,雖然在圖中可能看到不閉合,這是因為受圖幅大小的限制,如果圖幅非常大的話,它一定是閉合的。
3、等值線一般不相交、不重合:由于一條等值線上的值是固定的,因此同一個點只可能在某一條等值線上,但等高線在陡岸處可能重合。
4、等值線密集的地方,表示該地理要素在單位距離內的變化幅度較大,反之則較小。如果是等高線,則坡度較大;如果是等壓線,則水平氣壓梯度力較大;如果是等降水量線,則降水的變化幅度較大。
易錯點3 經緯網的特點不能靈活運用
容易出錯的地方
(1)對經緯線的長度變化特點判斷不清,容易受視覺的誤導,誤以為相鄰兩條經線在不同緯度間隔的距離相等。
(2)不能正確比較比例尺的大小。
(3)方向判斷錯誤。圖中經緯線均為曲線,極易使同學們形成視覺誤差。
(4)對有關地球運動部分的時間計算和太陽高度等內容判斷錯誤。
解答有關經緯網判讀的試題應注意:
一、經緯網地圖上的長度
1、所有的經線都是等長的半圓,理論上講為赤道長度的一半。而緯線的長度則是從赤道向兩極遞減,赤道最長,南北緯60度的緯線圈為赤道長度的一半。
2、同一經線上,緯度相差1°的地點間隔的實際距離是111千米(也有的教輔上是110千米,做題過程中同學們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最簡單的進行計算,下同)。同一緯線上,經度相差1°的地點間隔的實際距離是111千米×cos θ(θ為該緯線的度數)。
3、根據上述內容可以推斷出,相鄰緯線之間的長度間隔相等;相鄰經線之間的長度間隔不相等,在赤道處最大,在極點處為0(這點在圓柱投影圖中尤為重要)。
二、根據經緯網或者經緯度判斷方向
1、在有經緯網或者經緯度的情況下,南北方向可以直接根據緯度判斷,較為簡單。難點是東西方向的判斷,地球自轉的方向無論南北半球都是自西向東,兩點間判斷方向要取最短距離,即兩點間的劣弧段。也可按照經緯度來判斷,若兩地分別位于東、西經度,把兩地經度相加,如果兩地經度和小于180°,則東經的地點在東邊,西經的地點在西邊;如果兩地經度和大于180°,則東經的地點在西邊,西經的地點在東邊;如果兩地經度和等于180°,則兩地互為東西方向,即說兩地任意一地點在東邊,另一地點在西邊均可。
2、在以極地為中心的俯視圖中,應該按照地球自轉方向來確定東西方向(注意按照劣弧的方向來判斷);而就南北方向來說,不能直接按照兩地的緯度去判斷,應該注意沿線運動中,其南北方向有一個轉折點(即從極點做該線的垂線,垂足丙為轉折點),從經過轉折點的前后分別找出其運動的南北方向。
三、球面上兩點間最短距離的判斷
球面上任意兩點的最短距離是過這兩點的大圓的劣弧。
我們常見的大圓主要有三類:經線圈、晨昏圈和0°緯線圈即赤道。如果所討論的點位于這三個圈上,則其最短航線可以確定,按照兩點間的劣弧判斷即可。
1、若兩地經度差等于180°,過這兩點的大圓便是經線圈,過兩極點為最短航程,具體又分為三種情況:
(1)同位于北半球,最短航線方向一定是先向北,過極點后再向南;
(2)同位于南半球,最短航線方向一定是先向南,過極點后再向北;
(3)兩地位于不同半球,這時需要討論,確定過哪個極點的為劣弧,再進行分析。
2、兩地經度差不等于180°,則過兩點的大圓不是經線圈,而與經線圈斜交,最短航程不經過兩極點,而是向兩極方向靠攏,可分為兩種情況:
(1)甲地位于乙地的東方,從甲地到乙地的最短航線方向為:同在北半球,先向西北再向西南;同在南半球,先向西南,再向西北;位于不同半球時需要討論,方法同上。
(2)甲地位于乙地的西方,從甲地到乙地的最短航線方向為:同在北半球,先向東北再向東南;同在南半球,先向東南,再向東北;位于不同半球時需要討論,方法同上。
易錯點4 時間計算能力差
容易出錯的地方
(1)在圖中找不到地方時或者區時的有關信息;
(2)運用地方時計算公式時出錯。
復習中要關注的知識點
一、地方時計算
1、掌握常見的有關地方時的信息。
某地白天的正中間時刻、某地一日內太陽高度最大、某地一日中物影最短、某地太陽位于最南或最北(極夜區除外)、某地物影位于最北或最南(極夜區除外)、位于平分晝半球的經線上等信息均表明該地所在地方時為12:00;赤道上日出地的地方時為6:00,日落地的地方時為18:00。
2、有關地方時的知識點。
(1)地方時的概念:同緯度地區,因經度不同而產生的不同時刻。
(2)求地方時的依據:經度每隔15°,地方時相差1小時;經度每隔1°,地方時相差4分鐘。
(3)地方時的計算:所求地點的地方時=已知地點的地方時±兩地的經度差×4分鐘/1°。
【注】①加、減原則:“東加西減”,即所求地點在已知地點東邊的用加,在已知地點西邊的用減(注意這里的東西方向是人為規定的,以180°經線為分界線,順著地球自轉方向,越靠近180°經線的地方越在東邊)。
②兩地經度差計算:同側相減,異側相加。已知地點與所求地點都在東經度(或西經度)時,用較大的度數減去較小的度數,其差值即為兩地的經度差;若已知地點與所求地點一個在東經度,一個在西經度,則將兩地的經度數相加,其和即是兩地的經度差。
3、很多同學在進行地方時計算時出錯的原因都是對公式掌握不夠熟練,或容易出現思維混亂的現象。建議這些同學在進行計算時把計算公式寫出來,按照計算公式將已知條件代入,一步一步地計算,千萬不要只動腦不動手,否則計算能力差的同學極易出錯。
二、區時計算中要注意的細節問題
在進行區時計算時,很多情況下不是因為學生不會做而是因為學生在做題時不注意細節,沒有看清題意而出現錯誤 ,所以在做該類題目時一定要注意以下幾個細節:
1、已知經度求該地所在的時區——經度數除以15,小數部分“四舍五入”
例:新加坡(104°E)——104÷15≈6.9,屬于東7區。
2、在區時計算上我們一般說時間值大的在“東”,即:同是東經度經度值越大,時間值越大;同是西經度經度值越小,時間值越大。
3、注意世界上一些重要地區的時區,如北京(東8區),倫敦(0時區),紐約(西5區),洛杉磯(西8區)。
4、注意給出的地點位于東時區還是西時區。
5、看清楚題目要求的地點是在所給地點的東方還是西方。
6、根據東西方向,判斷計算時是用加法還是用減法。
7、看清楚題目給出的時間是24小時制還是12小時制,如不要把下午3點當作3點來計算。
8、看清楚題目要求的是地方時還是區時,是求哪個時區的區時。
9、為了避免錯誤,計算時最好按行書寫,便于對照。
三、新舊一天的問題和日界線
1、新舊一天或者日界線的問題,是地理學科的一大難點。
常見的題目有兩類:一是給出日界線,要求根據兩條日界線的特點找到其他信息;二是給出其他信息,要求找出日界線的位置,然后進行其他解答如描述新舊一天所占的范圍或者比例。
解答第一類題,同學們應掌握日界線的一般規律,確定日界線的類型(人為日界線還是自然日界線),根據不同日界線的特點找到有用信息。解答第二類題,同學們要明確兩條日界線的位置,180°經線的位置需要根據題目中有關經度的信息來判斷,0時經線的位置需要根據題目中有關時間的信息來判斷。建議同學們一定要畫圖解答,特別要把方向、日期標注在相應位置上。
2、地球上的日期界線有兩條,一條是國際日界線(人為日界線),即180°經線,該日界線的位置不變,但是時間在變化;一條是0時經線(自然日界線),它的位置是不斷變化的,但時間不變,且當太陽直射0時經線時,兩條日界線重合,全球為一個日期。除此之外,地球上有兩個日期。
3、新的一天的范圍是地方時為0時的經線向東至180°經線,舊的一天的范圍是180°經線向西至地方時為0時的經線。
相關推薦:
高考地理知識點匯總
方位角和方向角有哪些區別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志愿填報、錄取分數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點
盡在"高考網"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