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選科要求大變化:物理+化學(2)
2021-11-22 15:02:13新浪教育綜合
從公布的文件來看,2024年招生專業選考科目要求大部分專業都必選物理加化學。只有運動康復單選物理,護理學單選化學,英語、應用心理學、市場營銷、公共事業管理這四個專業不限選科,除此之外的所有專業必選物理+化學。
這和該校2021年招生專業選考科目要求有非常大的不同。例如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原本只要求首選物理,對再選科目沒有要求,現在要求物理,化學都必須選考。還有中醫學、中醫康復學、中醫養生學等專業之前都是不限選科要求,現在都要求物理+化學。
而根據教育部最新版《普通高校本科招生專業選考科目要求指引》,所列出的92個專業類里,65個專業類要求必選物理,占比70.65%;56個專業類要求必選化學,占比60.87%;55個專業類要求必選物理+化學,占比59.78%。
從這兩份要求中不難看出,“物理+化學”成了大勢所趨。
以上說的是改版后的選科要求,針對目前高一的考生,那么現在高二和高三的考生如何呢?按照此前教育部發布的通知,新的選科要求應該不會影響到高二、高三考生。高二高三考生可以參考2021屆高考選科要求,21年的情況我們也大家整理了。
2021年,全國共有14個省市實施了高考綜合改革:
3+3高考模式省份:上海、浙江、北京、天津、山東、海南
3+3,考生可選擇的組合共有20種:
第一個“3”,指語文、數學、外語三門必考科目;
第二個“3”,指在物理、化學、生物、歷史、政治、地理六個科目中任選3門。
3+1+2高考模式省份:遼寧、福建、廣東、河北、湖北、湖南、江蘇、重慶
3+1+2,考生可選擇的組合共有12種:
“3”,指語文、數學、外語三門必考科目;
“1”,指物理、歷史兩門限選科目;
“2”,指在化學、生物、政治、地理以及除了必選一門以外的科目中任選2門。
新高考的那些事
4
01大數據看各地選科情況
▼ 3+3——北京
2021年北京市選考還沒公布,我們看一下2020年選考情況。2020年北京高考人數46538人,具體科目選考人數和比例如下:
化學選考人數29466人,占比63.32%
物理選考人數28640人,占比61.54%
地理選考人數25082人,占比53.90%
生物選考人數20627人,占比44.33%
歷史選考人數19466人,占比41.83%
政治選考人數17521人,占比37.65%
從全市總體情況來看,化學選考人數最多,其次是物理和地理,歷史和政治。從整體情況來看,理科科目更受家長青睞,文科科目有些遇冷。
物理、化學當仁不讓地成為學霸廝殺的主戰場。不僅學科難度高,競爭更是激烈。
于是有些各科均衡的學霸,除了選擇物理確保專業方向,剩下的選科避開化學,從而避開和其他學霸的正面沖突。
2020北京高考第一名的王同學,考了722分,她選考的三科是:物理、歷史、地理。另悉高考第二名選的是競爭最為激烈的物理、化學、生物,而第三名則選了政治。
所以,如果化學沒有特別明顯的優勢,可以考慮選擇一門文科,減輕一下競爭壓力,享受到賦分的紅利。
▼ 3+3——上海
通過對上海市2017~2020連續四年的高考選科情況的對比研究和數據分析,我們發現了三門選考科目的“黃金定律”:
1。 和北京一樣,物理、化學是學霸廝殺主戰場,難度高,競爭大。
2。 低分段考生偏愛選考歷史、政治,各科均衡的學霸選擇這兩門,可能獲得超出預期的高賦分。
3。 地理、生物正成為選考的“大眾情人“。
另外,據大數據統計顯示,上海高考滿分660,580+(目標清北復交及頂尖985高校)的學生中:
物理學科選考人數高達84.53%!學霸云集、競爭最激烈!
生物、地理、化學三個科目選考人數比較平均,趨于一致,占比60%以上!
頂尖牛娃選科政治、歷史的人數極少,歷史12.37%,政治僅有6.73%!
一些3+3地區的學校,甚至要求學生在地理、生物中必選1到2科,以減小高三后期復習壓力!
▼ 3+1+2高考省份首選科目情況分析
從了解到的信息來看,各省選科數據如下(具體數據請以考試院發布為準):
江蘇省選考物理學科的最多,達到61.94%,其次是河北省為57.71%,最少的是湖北省51.73%。
除江蘇、遼寧外六省市首選物理的學生平均占比約為53.99%,相比“3+理綜”高考模式,選考物理的人數有所下降。
湖北省選考歷史學科的最多,達到48.28%,其次是福建省48.12%,最少的是江蘇省38.06%。
除江蘇、遼寧外六省市首選歷史的學生平均占比約為46.00%,相比“3+文綜”高考模式,選考歷史的人數有所上升。
眾所周知,物理學科對應的大學專業數遠大于歷史學科對應的大學專業數,即物理學科對應招生計劃遠大于歷史學科對應招生計劃。
趨易避難是人的天性,有些同學為了回避與強手同臺競技,選擇了難度較小的歷史學科。
▼3+1+2高考省份再選科目情況分析
生物學科江蘇省選考最多,達到82.16%,其次是遼寧省71.54%,最少的是河北省55.11%。
地理學科江蘇省選考最多,達到84.17%,其次是福建省56.13%,最少的是遼寧省39.02%。
化學學科遼寧省選考最多,達到65.04%,其次是湖南省47.13%,最少的是江蘇省14.83%。
政治學科重慶市選考最多,達到49.59%,其次是河北省49.58%,最少的是江蘇省18.84%。
從以上數據可見,學生在首選和再選科目時,都帶有明顯的博弈傾向:
平均最高的是組合是物理、生物、地理,16.26%
排名第二的是大理科,物理、化學、生物,平均為16.25%
排名第三的是大文科,政治、歷史、地理,占12.76%
從相關數據看,化學受到冷落的同時,生物、地理成為選科的“香餑餑”。
不過現在生物和地理成為了成績中上等學生選擇最多的一個組合,競爭也變得更為激烈。
在賦分制的前提下,中等生選擇這一組合可能也沒有優勢可言。
02新高考選科必須考量5大因素
▼ 學科基礎
學生和家長主要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判斷自己學科基礎的強弱。
1。 分數
分數是權衡學科基礎的最直觀的數據,歷次考試平均得分較高,就說明該學科的基礎較好。
2。 排名
由于新高考采用等級賦分制,最終賦分分數取決于名次,因此排名是衡量學科基礎的重要依據。
高一、高二的排名參考班級或學校排名,高三模擬考試后,參考全市乃至全省的統考排名。層次越高,范圍越廣,其參考價值越大。
3。 知識掌握程度
可以根據平時學習情況或試卷分析,從各個知識點的得分率或正確率來看,知識掌握得越全面,學科基礎越牢固。
▼ 提升空間
提升空間是影響學科成績變量的關鍵因素。
有些同學在某些學科上或許基礎較差,但仍有可能在一年或兩年后超過其他人。
判斷學科的提升空間主要可以參考以下三個方面:
1。 學科潛力
潛力即為表現出的能力。一名學生的學科潛力是很難直觀判斷的,只能通過對錯題題型的統計,進行模糊判斷,比如錯題集中在選擇題還是大題。
2。 學科能力
學科能力即學科核心素養怎么判斷?只能從平時練習和試卷中判斷。錯題主要因為基礎知識點含糊,還是這道題的思考邏輯想不出來、想不明白。補基礎易,補思維難。
3。 學習習慣
不同的學習習慣應對不同學科,其學習效率也是不一樣的。日常學習,你是喜歡讀和背,還是算和練?
▼ 興趣傾向
有的學生因為喜歡某個學科,或者喜歡某個老師,最終選了這門學科。
上課喜歡聽這個老師的課,未必表示你能考出高分。
根據對老師的喜好選科,高考很可能會吃虧。
喜歡老師和你最終能考多少分是兩碼事,不能感情用事,老師不能最后幫你考大學。
有時候,自己學得好的優勢學科,未必是適合未來職業發展的科目。
建議可以借助霍蘭德職業測試,幫助自己更準確地判斷自身的興趣傾向。網上搜一下,就可以找到最基礎的職業測試。
▼ 大學要求
對于新高考改革實施地區,各大學會發布各專業關于科目選擇的要求,唯有按照要求選擇了必選科目,高考時才能填報該專業。
有的專業不限選考科目,有的專業要求必須選考某一門,有的專業要求考生在某兩門科目中任選一門,還有的專業要求考生某兩門科目均須選考。
目標985高校強基計劃的學霸同學在此特別注意:
2021年共有36所名校參與強基計劃招生,學霸最好提前了解強基目標校的考試科目,盡量讓選科與強基考試科目保持一致。
舉例來說,如果想報清華強基,理科類專業測試:數學+物化綜合;文科類專業測試:數學+文史綜合。也就是說,選了物理的學生,如果沒選化學,則注定與清華強基無緣。
而如果想報北大強基,筆試科目則不分文理,考試科目一律為:語文+數學。
對其他名校感興趣的同學,最好關注官方公眾號或者校園官網,提前了解強基計劃招生簡章和校考科目。
03 新高考選科必須留意4個細節
▼ 1 別只看總分,要重點看單科排名
高考每次有排名的考試,不僅要關注總分排名,更要關注單科排名。
雖然現在考試排名不讓公布,但是學生和家長可以跟老師要到個人的詳細成績小條。
不要沉醉于你的原始分數,賦分后的分數才是關鍵。
每次排名都要認真分析,自己對著等級賦分規則表格,自己給自己多估估分。
▼ 2 不僅要認識自己,更要認識別人
別再拿自己那幾門學科自己跟自己瞎比,比如物理80分,政治70分,就選政治,這樣選根本不對。
賦分制不看具體分數,看的是你在參考該科考生中的排名。所以,平時有排名的考試,你要看各科的相對優勢,也就是說要拿自己各科和別人比。
建議大家珍惜高中后的每一次排名考,并且好好分析排名,找到自己的優勢學科。
不要拿自己弱點比別人,不要想著惡補短板,短板要放棄,找到自己長處,拿你的長處和別人比。
▼ 3 各科均衡的學霸,選報名人數多的科目
如果你是學霸,盡量不要扎堆選某個學霸組合,除非你是頂尖學霸。
當然,某科選考人數越多,對學霸就越有利。
對于各科比較均衡的學霸來說:
人數越多,學生結構層次越亂的那種組合,就是最好的;人數太少的組合,不確定性增強,反倒是不好的。
▼ 4 中等生關注差異化選擇,以優對劣
如果你是個中等學生,各科成績不是很突出,建議你別扎堆學霸區。
一般成績不是很好的學生,會選擇純文科組合,而大多數學霸不會選純文組合。
所以如果中等生文科成績還可以,不妨在這里試一試,興許你就成了“矮子”里的將軍。
04 考生家長如何應對
考生應對新高考的布局策略:
高一上盡量各科均衡發展,并逐漸在高一下確定出優勢科目。
高二上確定選科,早明朗,早發力。
如果有非常明確的一個職業傾向,就按照招生專業的選科要求進行選科。
如果有某幾個職業傾向,選科要兼顧興趣與特長,最后的確定策略以高分為先。
選科除了參考當下分數,還要考慮該科的學習效率、精力投入和學科潛力。
如果沒有任何的職業傾向,在能力所及時,盡量選擇物理,畢竟純文或偏文組合可報考的專業較少。
選科盡量一次到位,避免中途更換,浪費時間和精力。
家長應對新高考的布局策略:
高中生家長了解新高考等級賦分制度的特點,研究孩子高中每次考試的單科排名。帶孩子做職業傾向測試,盡早確定志愿方向和選考科目。
初中生家長讓孩子提早了解新高考的選科賦分制度,提醒孩子提前在感興趣的科目上深耕細作,學深學精。
畢竟我們都知道,孩子感興趣的科目如果能與賦分后的高分科目保持高度一致,是何其有幸的一件事情!
面對新高考,講究選科策略,你的努力才會得到更好的回報。
相關推薦: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志愿填報、錄取分數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點
盡在"高考網"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