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復習教案:《地理人口與城市》(2)
來源:高考網整理 2021-09-23 11:27:21
六、城市化的內涵及主要標志
1.概念:城市化一般指農業人口轉化為非農業人口,農村地區轉化為城市地區,農業活動轉化為非農業活動的過程。
2.表現:①城市人口增加;②城市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重上升;③城市用地規模擴大。
3.主要衡量標志: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
七、城市化的過程與特點
1.時間差異
2.地區差異
八、城市化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有利影響:
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環境,例如,通過平整土地、修建水利設施、綠化環境等措施,使得環境向著有利于提高人們生活水平和促進社會發展的方向轉變,降低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壓力。(城市化的意義:城市是區域發展的經濟中心,能夠帶動區域經濟發展,而區域經濟水平的提高又促進城市的發展;促使聚落形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等的變化。)
不利影響:
環境要素 來源 危害
氣候 城市工業排放各種氣體改變著太陽輻射強度,城市氣溫、降水等要素也發生變化,出現城市熱島現象;密集的建筑群影響了日照、風速和風向。 ①城市氣溫、降水等要素也發生變化;②影響了日照、風速和風向。
水文 城市的道路系統和生產、生活活動設施使降水、徑流、蒸發、滲漏產生再分配 使水質、水量和地下水運動發生變化。
生物 生物棲息地被城市的鋼筋水泥所改變 生物的多樣性減少
土壤 城市工業生產排放出大量廢渣,特別是含有有害物質的廢渣 對城市土地質量產生不良影響
城市化帶來的問題:環境污染、交通擁擠、住房困難、就業困難、秩序混亂等
九、城市交通環境問題
1.兩大問題: ① 交通線路擁堵; ② 交通環境污染
2.措施:解決交通線路擁堵:根本措施是合理規劃城市道路
解決交通環境污染: ① 實施減少汽車尾氣污染的技術措施;② 廣種花草樹木,綠化美化交通道路;③ 合理規劃城市道路。(二者共性措施)
相關推薦: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志愿填報、錄取分數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點
盡在"高考網"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