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7省考生家長一定要知道的選科要點
2021-09-22 08:35:43新高考
近日,第四批新高考改革試點的7個省份公布了新高考改革方案。從方案通知來看,安徽、吉林、甘肅、黑龍江、江西、貴州、廣西7省中今年秋季入學的高一新生將成為高考改革的首屆學生,2024年開始實行“3+1+2”的新高考模式。
因新高考與傳統高考區別極大,為幫助考生在新高考首年,能找準定位,做好選科和志愿填報,讓學生如愿進入理想的學校和專業,高考君為大家整理了本次新高考改革的選科要點,包含選科組合、可以填報的院校/專業等,一起來看看!
什么是3+1+2模式?
第四批新高考改革的7個省份均實行3+1+2模式,具體如下:
“3”
為全國統考科目語文、數學、外語,所有學生必考。每科滿分均為150分,總分450分,各科均以原始成績計入考生總成績。
“1”
為首選科目,考生須在高中學業水平選擇性考試的物理、歷史科目中選擇1科。滿分為100分,以原始成績計入考生總成績。省級招生考試機構將按選考物理、選考歷史兩個類別分別公布招生計劃、分別劃線、分別進行投檔錄取。
“2”
為再選科目,考生可在化學、生物、思想政治、地理4個科目中選擇2科。每科滿分均為100分,以等級賦分成績計入考生總成績。
3+1+2模式有何優勢?
相較于“3+3”模式。“3+1+2”選科模式將選考科目分為了首選科目和再選科目,其中首選科目為物理和歷史,兩門中選且僅能選擇一門,按照原始分數計入到高考成績;再選科目的四門課程(化學、生物、政治、地理)中任選兩門,按照原始分數換算的賦分計入到高考成績。
這種模式有效解決了“3+3”模式下,部分高中學校教育資源不均衡的問題,也防止學生出于“功利化”的考慮,只考慮選擇能拿高分的科目。同時,物理作為自然科學類的基礎課程,歷史作為社會科學類的基礎課程,把它們作為首選科目,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高中課程與本科課程之間的有效銜接,避免出現基礎知識上的“斷層”。
新高考的計分模式?
以第三批實行新高考的江蘇省為例↓↓↓
①總分共計750分
語文、數學、英語三門必考科目,各科滿分150分,總計450分(原始分計入在內)。
物理、歷史二選一,各科滿分100分(原始分計入在內)。
政治、地理、化學、生物四選二,各科滿分100分(等級分計入在內)。
再選科目則依據公式采用等級賦分形式,使用等級分計入高考總成績,每科滿分100分,總分200分。
、诘燃壻x分
將每門選擇考再選科目考生的原始分從高到低依次劃分為A、B、C、D、E共5個等級,依照等比例轉換原則,根據轉換公式計算,四舍五入得到考生轉換后的等級分。轉換時以30分作為等級轉換的賦分起點,滿分100分。
③等級比例與賦分區間
考生們可以選擇出自己擅長的科目進行考試,這對于考生們來說,是給自己提供了一個機會。但是賦分制對完全依靠優勢科目去建立核心競爭力的學生來說沒有了競爭優勢。每個人都將展現自己的最佳優勢科目,綜合素質的考察更進一步,不得不說,新高考模式下競爭或許更加激烈,也更有針對性。
3+1+2和傳統文理分科有何區別?
“3+1+2”模式和傳統的文理分科有著本質上的區別。
一是目標導向不同。“3+1+2”的模式既體現了物理、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地位,突出了高校不同學科專業選才的要求,也更加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二是選擇科目組合不同。“3+1+2”的模式,學生可根據個人愛好、興趣、特長和擬報考學校和專業的招生要求以及高中學校的辦學條件,在12種組合中自主選擇,增大了考生的選擇面。而傳統文理分科僅有2種固定的組合供考生選擇。其中,文科考生只能選擇思想政治、歷史、地理1種固定組合,理科考生只能選物理、化學、生物學1種固定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