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教案:《認識運動 把握規律》
來源:高考網整理 2021-09-20 15:12:39
高三政治教案:《認識運動 把握規律》
一、 自主探究
1.讀一讀:讀一讀課本31—34頁,明確學習目標。
【課標內容要求】
辨析實例,說明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運動的:”運動是有規律的,闡述堅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意義。
一、基本概念:運動的含義,靜止的含義,規律的含義。
二、基本觀點:1、物質與運動的關系 2、運動與靜止的關系。
【教學目標分析】
知識:識記運動、相對靜止、規律的含義。理解物質和運動的辨證關系,運動和靜止的辨證關系。
能力:培養學生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物質觀分析宇宙間一切事物及現象的能力,鍛煉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培養學生正確認識世界本質,并且能夠自覺地按照客觀規律辦事的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學習運動與靜止的辨證關系,使學生懂得辨證唯物主義在承認運動的絕對性的同時,還承認相對靜止的重要作用,從而認識世界是可知的,在生活、學習和工作中增強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氣和信心,反對離開靜止談運動,避免犯形而上學的相對主義和詭辯論。
【學習重點】物質與運動的關系。
【學習難點】運動與靜止的關系。規律客觀性。
2.填一填:
a.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
(1)哲學上的運動是指 。
(2)物質和運動的關系是:物質是 的物質,運動是物質的
;運動是 的運動,運動的主體是 。離開運動談物質是 ,離開物質談運動是 。
(3)運動和靜止的關系:
①運動是 、 和 ,沒有不運動的物質
②靜止是運動的特殊狀態,靜止不是不運動,是不顯著的運動。靜止是 、
和 。
③萬事萬物都是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統—,動中有靜,靜中有動是哲學的最高境界。
④只承認絕對運動而否認相對靜止是 ,只承認相對靜止而否認絕對運動是 。
b.運動是有規律的
(1)規律的含義: 。
(2)規律是 ,要求我們辦事情必須 。
(3)規律是客觀的,但是人們可以 。
3.我們現實生活中有很多靜止的事物,它們是真的靜止嗎?
二、合作學習
1、合作探究
? 探究一:(課本p31)
(1)、能不能把世界萬物的運動歸結為人“心”、概念或精神的運動?
(2)、有沒有離開物質的運動?
? 探究二:(課本p33)
(1)、“永動機”為什么無法制造出來?
(2)、焦耳的成功給我們什么啟示?
2.釋疑解難
正確理解規律的客觀性?
(1)規律的客觀性表現:
①規律的客觀性是指規律的存在和發生作用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這里有兩層意思:一是指規律的存在不以人的主觀一直為轉移。不管人們是否喜歡它、承認它,它都是客觀存在的;二是指規律是否發生作用也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②規律具有客觀性,還意味著它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
③規律的客觀性突出表現在它是不可違抗的。
(2)規律是客觀的、普遍的,但人在規律面前不是無能為力的,人們可以認識規律和利用規律,人們利用規律的表現為;
①人能夠利用對規律的認識,遇見事物發展趨勢和方向,指導實踐活動。
②人們可以利用對規律的認識,改變或者創造條件,限制某些規律發生破壞作用的范圍,使人們少受其害或免受其害,直到變害為利。
3.巧建結構
認識運動 把握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