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教案:《近代中國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
2021-09-17 10:06:29高考網整理
高一歷史教案:《近代中國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
通史概要:
本專題主要闡述了近代中國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的歷史。初中教材中,已經介紹了民族資本發展的一些基本史實,所以在講授中需要學生把握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基本線索:鴉片戰爭后,外國資本主義入侵,封建自然經濟逐步解體,近代經濟結構開始發生變化。19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甲午戰爭后,民族資本主義初步發展。辛亥革命后,特別是一戰期間,民族資本主義工業出現短暫春天。南京國民政府統治前期,民族工業發展較為迅速,但抗日戰爭爆發后,特別是抗日戰爭結束后,民族工業日益萎縮。
一、近代中國民族工業的興起
課標要求:
簡述鴉片戰爭后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和近代民族工業興起的史實,認識近代中國資本主義產生的歷史背景。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了解鴉片戰爭后中國經濟結構有何變動;理解中國近代民族工業興起的概況;思考買辦在中國近代民族工業興起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培養學生辯證思維的能力。引導學生了解張謇和榮氏兄弟的事跡,并進行評價,使學生能把人物命運與時代背景結合在一起思考。
(2)過程與方法:學生可以根據教科書提供的材料、圖片以及教師的引導,主動探究問題的答案。為了使學生感性地了解歷史,可以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學會用觀察法、比較法和閱讀法等學習有關問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本課,教師要使學生理解近代民族工業興起的艱難,讓學生體會到個人的命運與國家的命運是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從而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課時:1課時。
重點難點:
重點:近代民族工業興起的背景及意義。
難點:自然經濟的逐漸解體與近代民族工業興起的關系;初創時期的民族工業多集中于輕工業的原因;甲午戰爭后民族資本主義遠遠超過官僚資本主義,成為中國工業資本的主體的意義;基于民族工業而產生的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成長與壯大對于此后中國社會政治的影響。以上幾個難點多帶有一定的理論性,也比較抽象,需要教師逐步引導學生理解。
教學建議
(1)以黃梅戲《天仙配》音樂導入新課。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會逐漸瓦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的背景是什么?
(2)“鴉片戰爭后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一目,首先需要學生回憶專題一的內容,理解在鴉片戰爭前,中國以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占主導地位。然后,引導學生回憶兩次鴉片戰爭后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內容,理解隨著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逐漸解體。讓學生看書,找出中國經濟結構變動的原因、具體表現和影響。最后,使學生理解中國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動,為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商品市場和勞動力市場,促進了近代民族工業的興起。
(3)“近代民族工業的興起”一目,主要包含兩方面內容: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展。關于“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中部分內容,可以讓學生閱讀教材,然后引導學生歸納出近代民族工業產生的原因、時間、產生途徑、代表性企業、早期發展情況。注意在講述民族資本主義產生的原因時,可以補充介紹洋務運動。指出洋務運動創辦的民用工業對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起了一定的誘導作用。在介紹民族資本主義發展概況時,可以補充一些數據、圖片,加強教材的直觀性。
關于“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展”這部分內容,讓學生看書,找出民族資本主義取得初步發展的原因、發展的狀況、代表性企業、特點以及意義。打出民族工業分布示意圖和與民族工業發展概況相關的資料,在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討論分析民族企業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的自然和社會(或地理、歷史)原因,培養學生綜合考慮問題的意識。同時通過幻燈片打出于張謇、周學熙以及榮氏兄弟相關的資料,加深學生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