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專業與就業
2021-07-09 21:23:13陽光高考
疫情持續一年有余,就業形勢雖好轉但仍嚴峻
2020年疫情期間,高校各專業畢業生就業情況都受到了或大或小的影響,旅游管理類專業尤為明顯。但隨著國內疫情形勢得到有效控制,以及一系列利好政策的作用,目前旅游管理類專業的就業形勢在逐步好轉,但仍十分嚴峻。
作為畢業一年的旅游類專業畢業生,素素對旅游類專業的就業問題,有一些思考。“我畢業于西南某211高校的工商管理與旅游管理學院,就讀于旅游管理專業,培養模式為'2+2' (大學一、二年級在本校本部進行語言培訓和專業課程,大學三年級前往泰國某高校學習兩年)。”彼時本科畢業求職,收益比較可觀的就是旅游顧問,同期畢業同學也有很多人做了這一行,工作一年有人風生水起,也有人沒什么起色再轉行;大部分同學去做了導游,受疫情影響今年上半年收益都不好;也有同學畢業之后留在泰國開起了民宿,創業艱難冷暖自知。
“就業環境和市場大趨勢是一方面因素,還有一層因素是畢業生對所學專業的認知不足。很多旅游類學科的人都不知道自己在學校學了什么,更別說外行人能對這個行業的認知有多深入了。旅游代表的是一個綜合性產業集群,往大了說有旅游策劃、旅游研究、旅游電商、旅游咨詢、旅游運營等崗位需求,往小了看酒店還分客房、前廳、餐飲、后廚等部門均需要服務人員。” 她認為,旅游類學科的就業可謂是“內外交困”,在嚴峻的就業挑戰下,更需要求職者調整和樹立貼合實際的就業觀與擇業觀,化被動為主動,才能就業有“位”來。
學旅游不等于當導游,就業目標不必要局限到旅游行業
浙江大學管理學院周玲強教授說,社會上可能會認為,旅游管理專業畢業生一定要到旅游行業就業。其實不然,從發達國家的經驗和我國目前的發展政策來看,產業融合是一個重要的方向,比如房地產公司轉型旅游即是重要的趨勢。從應屆本專業畢業生就業情況來看,除了進入旅游飯店、旅游公司、旅游主管等旅游核心行業外,到旅游地產公司、銀行、各類規劃和專業事務所就業的也為數不少。
“相比于熱門專業金融、計算機這些,旅游專業的對口就業率確實比較低,但目前對口就業率是狹義上的統計,只看學生是不是去了旅游企業,但如果把這個范圍擴大到現代服務業,那這個就業率就很高了。比如畢業生跨界就業的幾大方向,一個是航空公司,一個是金融機構,由于我們的學生服務意識和服務能力很強,這些領域的公司也很愿意要,一開始可能是做銀行柜員這種,但隨著慢慢發展,也能去做貸款這種比較核心的崗位。這種情況就可以認為,我們學習了現代服務業的技能,然后去到現代服務業就業,這個對口就業率就比較高了。”北京聯合大學旅游學院副教授羅東霞說。
正如李朋波教授所說,一定要正確認識旅游類專業的人才培養方向,要充分認識到“學旅游不等于當導游”“學酒店不等于當服務員”“學會展不等于布展臺”,而是有更廣闊的就業空間和事業發展平臺。
可選的就業方向
旅游管理專業畢業生就業方向大致分為以下幾類:
1.政府機關:如文化和旅游部、商務部、財政部
2.國有企業事業單位:如中國旅游集團、中國電信等
3.國內外文旅企業:如旅游景區咨詢開發、旅游規劃設計、旅游電子商務,國內外大型酒店、地產及健康服務企業等
4.大型會展企業:如勵展博覽集團、國家會議中心、中青旅等
5.金融企業及咨詢公司:如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招商銀行、普華永道、安永華明等
6.互聯網及人工智能企業,行業協會和國際組織等
7.繼續深造:留學或者考研
疫情之下,爭論中有思考
近兩年,國內各個行業均受到了疫情不同程度的沖擊,2020年的旅游行業更是收到重創。進入2021年,國內旅游業已經復蘇,進入常態化復蘇,而國際旅游業仍出于停滯狀態。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旅游科學學院副教授李朋波說:“當前,整個旅游產業思考比較集中的議題是,在后疫情時代旅游產業面臨哪些新的形勢?又該如何在'危中'尋機實現產業的提質升級。其中比較突出的議題包括,如何適應后疫情時代背景下的市場和消費者需求轉型?如何實現旅游產業的提質升級和供給側改革?如何通過新的技術手段破解產業發展過程中的難題并實現其持續發展?如何實現旅游產品和服務的健康化等等。”
相關推薦: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高考預測、志愿填報、錄取分數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點
盡在"高考網"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