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山東高考滿分作文
2021-07-09 11:29:30高三網
《體育之研究》大致可看作馬克思主義的一次生動的運用,強或轉弱,弱至于強,強弱這對矛盾隨著人自身的變化發展而不斷地轉化著。
洞悉哲學的議論,總能給予人以別樣的啟示。
首先,對于體育的重視是眾所周知的,他為什么從青年時代就看重體育呢?這篇文章也許為我們在某種程度上揭曉了他的思想:體育是與人的生命歷程和乃至國運的發展融為一體的。
強健的肌肉、剎那的反應、迅捷的速度以及優美的體態等等體育所追尋的價值,雖說表現于競技之中,但絕不只是為了競技。更高、更快、更強,恰恰是人類生命歷程的核心要義。生而為強和生而為弱的先天差別,在體育面前恐怕就是微不足道的事情了。因為無論是強還是弱,我們都要面對身體每天的變化,都必須想方設法讓自己變得更強。領悟了這一點,我們就可以順理成章地避免兩種有害的心理狀態:強而自喜或者弱而自悲。
也許因為對于當時的中國來說,弱而自卑這種心理狀態更普遍一些,所以毛主席特地多加了一句:“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誘我以至于強,未可知也”,“ 天之誘我”云云,當然不是順天受命的消極,依我看,這話發表在《新青年》這種先驅雜志上,恐怕正是為了激勵暫時而弱的國民,不要輕賤自己的寶貴生命,一人之弱,乃至于一國之弱,都是暫時的,只要人人發憤圖強,將自己變成一個強者,則國運也可轉弱為強。
其次,它還進一步啟發我們:強弱的轉化自會發生,弱者變強固然美好,但它們并不是無條件的。強的不會輕易就弱了,弱的也不是喊喊口號就能轉強。
“濫用其強”為何就會讓至強者至弱?即使在體育競技中,我們也不會將“強者”的稱號獻給那些只有速度和力量的人,人們往往更看重競技者的體育道德:是否恪守公平公正,是否敢于不恥最后,是否為了國旗的光芒而拼搏,是否愿意將金牌的榮耀分享給同胞?如果他只是為了一己之私,那么全世界都會斥之以“濫用”之名,則肌肉雖未退化,生命的內涵已然轉為至弱了。
相反,如果弱者能夠始終如一地勤自鍛煉,將生而為弱視為上天在苦我心志,勞我筋骨,餓我體膚,空乏我身,行拂亂我所為,動我心而忍我性,一天天地增益我之所不能,則無論是在體育領域,還是在其他方面,乃至整個生命歷程的抽象意義上,都會成為一位強者。
但生命的由弱轉強,畢竟是痛苦而艱難的,“久之”啊,“久之”,簡簡單單地兩個字,怕是已然道出了毛主席對于當時中國國民與國運的預見——沒有長時間的堅忍和長時間的奮斗,要讓百年自悲的國民,有勇氣希冀強與弱的轉換,敢于去改變自己的生命歷程,讓積貧積弱的中國轉弱為強,就只能是一句口號了。
及至今日,中國的復興雖初見曙光,但我們仍然能從毛主席的《體育之研究》中獲得啟示:發展體育絕不只是為了在奧運會上奪一面金牌,中國也還談不上一枝獨秀。恰恰相反,一次體育盛會正可以讓我們意識到:世界上仍然強者林立,每一個中國人都必須避免看到一點強的方面而自喜;避免看到我們暫時的落后而自悲,以辯證的目光和積極的心態謹記強與弱的矛盾轉換法則,仍將是我們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賴以生存和致勝的法寶。
后記
高考題目揭曉,各方的分析、稱贊、回顧、反思……紛至沓來,其中或有深刻者,但90%以上都是套話場面話而已。這些話對發言者坐牢自己的位子可能有一點幫助,但是對于考生朋友,是一點意義都沒有的。
正如酬和就是對于詩詞最好的鑒賞一樣,寫一篇高質量的范文才是對于考題最佳的分析,考生朋友只要愿意學習,就能從中獲益。至于那些不愿意學的,那有沒有示范都一樣,教師得先考慮如何激發他學習的動力。
這則材料的關鍵詞,“啟示意義”,因為是跟在材料后面的,有可能被忽略。這種命題套路很常見,考生得記得看材料之后的那句總結。
“感悟”與“思考”,前者是要“感”的,后者則是理性的“思”,兩者完全不同。一個是本質直觀式的頓悟,即在各種因素的關聯作用中,跳過一切理性過程,瞬間把握問題的本質;后者則需要分條縷析,慢慢推導。本文中,以辯證法的分析來“思”,以當時中國國運入“感”。
“體育”的概念如何處理,是個很難的技術問題。2020年上海卷的“中國味”與此有相類似的難度設置。既然在材料中有這么大的篇幅,那么“體育”就肯定不能只是一個引子,而是全文的話題。但既然要求寫出“啟示”,則文章就不能只有這個話題,如何處理體育和另一個作者自設的全文主題之關系,是相當高的技術要求,希望本文能對青年朋友有參考價值。
相關推薦: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志愿填報、錄取分數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點
盡在"高考網"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