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考志愿填報知己知彼 內外匹配
2021-06-23 19:14:50北京考試報
寒窗數載,鏖戰多年,高三學子剛剛完成人生一場大考,但這只是高考的第一階段。“考”是為了“招”,高考志愿填報也同樣至關重要。因此,如何“分盡其用”地選擇合適的院校、專業,需要考生和家長做足準備,在知己知彼的基礎上,兼顧平衡來作出決策。
你真的了解自己嗎?“知己”不是泛泛而談,它需要對內心不斷追問,是對自己理性客觀的分析。可以從以下三個維度進行思考:
一是興趣愛好。熱愛是一種強大的力量。發現自己的興趣點,并以此為切口投身到某一專門領域,就能更具開拓創新的勇氣和應對困難的韌性,使專業發展具有可持續性。這里所說的興趣愛好,應是有較長時間的體驗投入后確定的,具有持續性熱情。如自小的興趣培養,校園中的社團組織、競賽、實踐活動等,都能幫助考生篩選自己的興趣點。如果考生不能辨別自己的興趣點,可以試著反向推衍,排除自己不喜愛的,以此來縮小范圍。
二是優勢能力。人們的思維方式展現出來的能力各有不同,但每個人都具有潛能。因此,考生要比較和篩選自己的學科能力,揚長避短,激發潛能。高中的選科已幫助考生篩選過一次,填報高考志愿時可再進行自我內部橫向比較,通過日常學習體驗、歷次大考成績、學科排名等發掘自己的優勢能力、優勢學科。如對文字更敏感,可以選擇語言類專業或新聞學等,如對數字邏輯更擅長,可選擇金融統計、數學應用、軟件工程等。
三是未來期待?忌奈磥硪巹澥橇⒖叹蜆I還是繼續深造,職業發展傾向于穩定性還是挑戰性,未來發展意向的地域環境,選擇院校時更看重專業能力還是學校聲望等,這些都會影響考生的報考選擇。
在志愿填報時,考生不僅要向內深入了解自己,也要向外拓展,感知社會,將自身需求和院校專業相匹配,才能做到“分盡其用”。向外的“知彼”可以從兩個維度出發:
一是社會需求的發展趨勢。將個人選擇與時代發展、社會需求相結合,能使未來的發展有更多的選擇空間。這不是簡單的“熱門”“冷門”,而是關注國家的未來發展規劃,如信息時代、人口老齡化趨勢、深空深藍戰略等,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航空器設計等專業發展前景相對更廣闊。
二是高校及專業。家長及考生可借助大學招生網站、招生簡章、陽光高考平臺、校園開放日等方式,重點了解院校的辦學層次、綜合實力、優勢學科、師資隊伍、科研水平。同時借助往年院校各專業錄取分數線,對自己進行定位。在信息收集時,要關注官方渠道,警惕機構“高價志愿填報指導”陷阱。
志愿填報是一個“內外匹配”的過程,要在了解平衡中作出決策。當然高考志愿填報的原則是“成績優先,遵循志愿”,一切的選擇都以成績為基礎。考生要理性科學地看待分數,不好高騖遠或妄自菲薄,找準匹配區間,例如在本科普通批30個平行志愿中,按照“沖保穩”拉開梯度,合理排序,規劃志愿。
相關推薦: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志愿填報、錄取分數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點
盡在"高考網"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