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填報志愿(三)——掌握信息,有的放矢
2021-06-23 18:42:55天津教育招生考試院
填報志愿前,考生和家長要全面掌握各類信息,熟悉錄取規則,做到知己知彼,有的放矢。同時,還要處理好一些影響志愿選擇的關系,平衡自身需求。本期,市高招辦來帶你了解一下填報志愿前的重要信息。
填報志愿前需了解的信息
1.了解政策規定
今年我市高校招生錄取將延續新高考改革后的模式,本科批次繼續實行“院校專業組”平行志愿,通過“院校專業組”的設置,適應和鞏固新高考改革后錄取招生規則的變化。因此,填報志愿的基本思路沒有發生變化,考生以自己的選考科目、高考位次為基礎,根據興趣愛好及將來職業生涯方向來合理填報志愿。
普通本科批次A階段設置50個平行志愿,普通本科批次B階段,以及A、B階段的征詢志愿均分別設置25個平行志愿,普通高職(專科)批次設置了由去年的10個平行志愿調整為20個平行志愿,大大地增加了考生的選擇機會。院校專業組的填報志愿和投檔錄取模式兼顧了考生院校和專業兩方面需求,只要合理填報志愿,考生進入心儀的院校和專業學習的幾率會大大提高,充分體現了考生的自主選擇權。
2.了解院校的辦學條件和師資水平
在津招生的普通高校,有的是部委屬大學,有的是省市屬院校。隸屬關系不同,經費投入、辦學條件、辦學水平等都有所不同。2017年,教育部公布了“雙一流”建設高校名單,42所學校進入一流大學建設高校行列,95所學校進入一流學科建設高校行列。一流大學建設高校重在一流學科基礎上的學校整體建設、重點建設,全面提升人才培養水平和創新能力,一流學科建設高校重在優勢學科建設,促進特色發展。此外,師資水平和重點學科的數量,是院校辦學水平的直接體現。國家重點學科是國家根據發展戰略與重大需求,擇優確定并重點建設的培養創新人才、開展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在高等教育學科體系中居于骨干和引領地位,滿足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對高層次創新人才的需求,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提供高層次人才和智力支撐,體現全國各高校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的實力和水平。因此,重點學科越多,反映高校的整體辦學水平越高。
3.了解招生專業的內涵
選擇專業不能僅看專業名稱,而應對專業的內涵進行深入了解。考生要認真咨詢:專業的研究方向,學習課程,將來就業領域,以往就業率情況,未來社會需求趨勢,在津招生計劃多少,過去兩年的專業錄取位次,以及專業歷史沿革、學科水平,學科是否擁有碩士和博士點,有哪些名師等情況,更有針對地選擇專業。
4.了解院校專業組近年在津的位次情況
在津招生院校專業組每年的錄取位次、各專業的錄取位次都不是錄取前人為劃定的,而是由院校專業組、專業的在津招生計劃數、報考考生數以及報考考生的高考位次等多種因素決定的,是經過考生填報志愿和招生錄取環節自然形成的。如果報考人數多于招生計劃數,那么錄取后的最低位次就會靠前,反之則相反。因此,以往院校專業組的錄取位次信息,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同時,位次信息本身根據群體志愿填報情況每年具有一定的波動性,2019年的錄取情況是在文理分科、以院校為單位的投檔錄取模式下的錄取結果;2020年新高考改革初年,實行院校專業組的投檔錄取模式,與今年的投檔錄取模式和規則相同,因此更具參考性。
5.了解院校的錄取相關要求
考生要認真了解有關院校的招生章程,對院校專業組的錄取規則要認真研究。錄取規則包括:對投檔考生的專業安排辦法、對政策照顧加分考生的專業安排辦法、相關科目成績或加試要求、外語語種、民族比例、男女生比例、身體條件(如身高、視力、限報專業類別)等與錄取相關的要求。
按照《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考生因身體條件在選報專業時受限制的,已經由體檢醫院在考生體檢表上做出明確結論。以往,個別考生心存僥幸,偏要硬闖體檢限報“紅燈”。其實,在考生的電子檔案被投到招生院校以后,院校會依據考生高考成績、身體條件等因素安排專業。如果考生的身體條件不能滿足院校相關專業的培養要求,即便考生高考成績較好,也很有可能被院校退檔。
6.了解院校的專業錄取規則
考生報考某個院校專業組時,幾個專業志愿之間如何排序,應了解院校專業組的專業安排模式,即院校專業組按照什么規則來確定考生的錄取專業。通常,院校專業組的專業錄取模式有三種:
第一種:分數優先模式。高校在安排考生錄取專業時,無論考生是第幾專業志愿報考這個專業,會依據考生的高考成績進行排隊,考生分數高就能排在前面,院校就會優先錄取。
第二種:志愿優先模式。高校在安排考生錄取專業時,無論考生分數多高,會優先錄取第一專業志愿報考這個專業的考生,并按照高考總分從高到低的順序進行錄取;如這個專業第一專業志愿生源不足,將對第二專業志愿報考這個專業的考生進行排隊,按照高考總分從高到低的順序進行錄取;如果這個專業仍有余缺計劃,院校將對第三專業志愿報這個專業的考生進行排隊,按照高考總分從高到低的順序進行錄取,依此類推。
第三種:分數級差模式。高校在安排考生錄取專業時,按招生章程中公布的一個或幾個分數值,來確定選報不同專業志愿考生的錄取專業,這種分數值就是所謂的“專業級差”。通常的做法是:當考生的第一專業志愿不能被錄取時,將其高考成績減去某個提前規定好的分數值后,再與報考第二專業志愿的其他考生成績進行排序比較,確定其是否可以被該專業錄取,其他專業志愿的錄取以此類推,專業志愿越靠后,考生要減去的分數值就越大。
填報志愿需處理好的關系
1.考生與家長的關系。一般情況下,高校教學分專業進行,所以考生選報的專業可能會對自己以后的學習深造和擇業有一定影響。由于家長對此也格外關注,有的家長不經意間將自己的意愿強加于子女,而忽略了考生本人的意見,這是不可取的。在充分考慮考生的興趣、特長、愛好、志向以及高考位次的前提下,全家共同協商填報志愿是不錯的選擇。
2.本市與外埠的關系。從院校專業組數量看,外埠院校專業組占全部在津招生院校專業組的絕大多數;從計劃數量看,外埠招生計劃也占有很大比例。因此,建議考生不要只注重高校地理位置,而忽略高校的學術水平、教學質量、就業去向等多種因素。如果考生只“扎堆”報考本市院校專業組和“熱門”地區院校專業組,將使這些院校專業組錄取分數大幅升高,位次大幅提前,競爭指數自然會增加。因此,在選報院校專業組志愿時,考生應綜合考慮、內外兼顧,既積極考慮本市院校專業組,又充分考慮外地院校專業組,既積極考慮坐落在大城市的院校專業組,也充分考慮大城市以外的院校專業組。
3.高校與專業的關系。選擇填報自己向往的高校同時,又能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當然是最理想的,也是我們共同的愿望。然而,許多考生要面臨在高校和專業間進行選擇的矛盾,是高校重要,還是專業重要?對于這個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關鍵在于考生本人的志向和愛好。
4.意愿與調劑的關系。考生志愿應充分反映個人意愿,但填報“服從調劑專業志愿”也是考生不能忽視的重要內容。在每個院校專業組志愿中都設置有1個服從調劑專業志愿。以往錄取中,個別考生成績達到所報考院校專業組的最低錄取分數,并且被投檔到該院校專業組,但結果卻未被錄取。原因在于:考生填報的幾個專業的錄取位次都比較高,其高考位次沒有達到這些專業的位次要求,同時考生沒有選擇服從調劑專業志愿,形成通常所說的“專業死檔”而被退檔。因此,在填報志愿時,建議考生結合本人情況,積極穩妥考慮選擇服從調劑專業志愿,以增加錄取機會。
相關推薦: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志愿填報、錄取分數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點
盡在"高考網"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