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考”22年 北京高考專家稱今年家長和考生心態最平和
2021-06-07 10:28:26北京晚報
每年高考第一天,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考點都會出現一位老人,他默默地統計進考場的考生人數,和考生、家長交流。他就是著名心理學家、高考研究專家王極盛。6月7日上午,83歲的王極盛第22年來到人大附中考點“陪考”。王極盛說,他從事高考研究20多年來,今年的學生、家長心態最平和。
清晨7點35分,王極盛就到達了人大附中東門外。疫情常態化防控下,考生和家長如何應考是他關注的一大重點。他發現,今年學生和家長普遍都戴好了口罩,考點測溫等防護措施也十分到位,不少考生表示考試“安全感”很強。
每入場一位考生,王極盛就會記下一個數字。過去高考首日的早上8點左右,人大附中考點能一氣兒進40位到50位考生,但今年他發現只有不到10個人,絕大部分考生已經在之前完成了入場,“這說明考生心態平和,不追求扎堆,而是根據自己的作息,合理安排赴考時間了,這是好事兒。”王極盛說。
考場外,家長的心態也很平和。很多家長送完考生,轉身就走。王極盛說,初步估計,今年送考家長人數比往年減少了一半以上,送完考生后依然停留在考點附近的家長人數更是比往年減少了五分之三。“上午8點50分以后,還在考點外等候的家長稀稀拉拉幾十個人了,而過去,9點15分以后還有上百人在校門外。”他說。
在王極盛看來,考生、家長都心態平和,考生的考試應激狀態就能得到改善,對考試充滿信心,這非常有利于考生正常發揮,考出好成績,“調整好了心態,高考就已經成功了一半。”在考點外,王極盛告訴考生,他們之間不是競爭關系,而是伙伴,共同學好本領,服務祖國的現代化建設。
離開考點時,王極盛還不忘關注考務保障部門。他發現,無論是交警、城管,還是教育、醫療等部門,工作人員熱情引導考生入場,引導家長分散離開,減少聚集,“服務用語都非常有禮貌,這也是一大進步。”他說,這反映了高考社會支持系統也在以更高水平運轉,這也是社會和諧進步的一個縮影。
“明年只要身體允許,我還會繼續來關注高考。”他說,期待有更多滿意的發現。
相關推薦: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志愿填報、錄取分數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點
盡在"高考網"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