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數學復習方法探討
2021-05-15 19:41:16高考網整理
高中數學復習方法探討
一、根據學習實際,明確復習目標
高中數學總復習的目標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階段性的目標,主要指的是在一段時間內應該復習哪些知識點,通過復習學生能達到什么樣的水平;另外的目標,主要是對于每一節課教師應該復習哪些知識點,采取什么樣的復習方式和方法,讓學生能更好地接受和掌握這些知識點。在高中數學復習中,教師應結合實際制定合理、科學的復習目標,恰當的教學目標,對提高課堂復習效率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對于復習目標的制定主要考慮兩個方面:首先,教師要認真研讀和分析課程標準的要求,明確重點和難點以及把握考試的關鍵點,在此基礎上,確定每一節課應該重點分析和強調哪些內容,對于學生比較了解或者不是很重要的知識點,教師可以做簡要的復習,這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教師應掌握和了解學生的認識水平,結合不同層次學生的認識水平、興趣愛好、個性特點等,制定出適合不同學習水平和程度學生的復習方案和目標,調動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課堂參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每名學生個體得到提高的同時,又能使班級整體成績能得到提升。
二、運用類比思想構建高中數學知識
高中數學各個知識點之間存在邏輯關系。構建數學知識結構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需要運用類比思想將數學知識貫穿為知識脈絡,形成條理化數學知識。高中數學復習課中,采用這種策略對學生數學學習加以引導,有助于學生復習數學知識的時候,提升知識遷移能力。比如,復習等比數列的時候,可以將等比數列和等差數列進行對比式復習。在學生復習等差數列相關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在知識結構中插入等比數列,讓學生看到等差數列公式的時候,自然會想到等比數列,而且更好地區別兩個公式。采用這種知識異同點對比的方式,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列知識。
數學定理是高中學生需要掌握的重點知識。很多高中學生都會以記憶方式學習數學定理,但是對定理的數學涵義并不理解,導致對數學定理不懂得靈活運用。對這部分數學知識進行復習課教學的時候,可以采用類比思想,引導學生發現定理的形成過程,讓學生從記憶定理轉向理解定理。比如,復習“復數的四則運算加減法”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對合并同類項的相關內容予以回顧,然后針對復數的求和問題和求差問題進行討論,讓學生以回憶方式深化對復數加減法法則的印象,最后數學教師予以正確引導,進行總結:兩個復數相加減,就是實數部分相加減、虛數部分相加減。
三、先立足于通法,再開發新能力
在數學的復習中,我們應該要求學生掌握基本通用的解題方法,一開始不應該盲目去追求技巧性很強、奇特新穎、比較繁瑣的解法。數學復習的目的是為了梳理學生所學過的知識點,縱向與橫向地將知識進行整理、總結、歸類,系統地整體地整合所有知識點,建立新的知識網結構,讓學生取得全面地提高,清晰地把握總體上的知識體系與脈絡。數學復習過程中關鍵問題是把握住知識的主干,掌握重點知識,在扎實的運算能力、思維能力、推理能力下,去多動腦筋,開發新的解題方法,更全面地提高解題能力與解題技巧。
四、加強心理輔導,完善學生心理素質
對于高中的學生來說,他們正處于青春期,經歷著個人向社會過渡的過程。學生各個方面即將面臨著成熟化,但各個方面卻又未完全成熟,這時期的學生的心理表現為多變性。教師、家長、學校都對學生寄托著比較高的希望,學生自己心中也有一個遠大的目標,在向目標奮進的過程中,學生不可避免地會產生焦慮的應試心理,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應該正確合理認識和評估學生的心理狀況,恰逢時機地給予適當的鼓勵、幫助與心理指導,有必要的話,還需要請一些心理方面的專家給學生授予心理方面衛生的宣講,在關鍵時期,引導學生健康成功地渡過敏感期。另外,教師也需要對學生進行正確規劃職業指導,讓學生自身樹立起合理的社會角色意識,降低和杜絕產生焦慮的風險,培養學生形成一個健康的人格。
五、創建知識網絡體系,提高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
在進行高三數學第一輪復習時,教師應重視加強課本上各知識點之間的相互聯系,使學生對各知識點的理解由點上升到面,使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系統化和網絡化,以加深對知識的記憶、理解、掌握和應用。知識點之間的相互聯系主要包括橫向聯系和縱向聯系。如函數,在習題和考題中與方程、不等式、數列、極限與導數以及解析幾何等之間的聯系均十分密切,其知識和方法相互滲透,相互為用,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加強這些知識之間內在聯系的講解,同時給以一定的習題和練習。又如在復習函數時,教師可以從函數的概念入手,到函數的定義域、值域、圖像、單調性、奇偶性、周期性和可導性等來學習。同時教師可以把中學數學中常見的對數、指數、三角以及由它們復合而成的一些基本函數進行對比分析,使學生能熟練地掌握和應用。通過這樣的橫向和縱向聯系,由淺入深,逐步到位,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形成體系,使知識網絡化,必然會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提高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