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得以備考方案
2021-05-13 16:55:21高考網整理
高考政治得以備考方案
備考思路
1、深抓課本,關注知識之間內在聯系,形成知識體系;注重講練結合,突出能力培養;精心扶弱助強,實現整體推進。
2、優化教學觀念,發揮學生主動性,培養學生的時政觀察,分析的能力。 3、加強教研工作,研究高考以及高考試題,把時政熱點與教材緊密結合,注重知識的遷移運用。
4、有效落實知識,及時進行“章結”,“單元過關”和“月清”。
密切關注考試說明的條目及其變化
(1)考試說明的條目有一個很大的特點:沒有“知識掌握程度”要求。這給我們復習帶來了挑戰:我們按什么要求復習,復習到什么程度?解決問題的方法是把考試說明和學科指導意見結合起來。學科指導意見是對考試說明的細化,把兩者結合起來便于操作。
密切關注社會時政熱點及本省特色信息
比如社會時政熱點:十二五規劃;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兩會”等。
關注社會熱點的目的是要用好熱點,我們想要達到的目的是創設情境,分析熱點,鞏固知識,提升能力,拓展視野,增強新穎和時效性,讓課堂貼近生活,貼近社會,貼近高考。
密切關注各地后期復習資料的信息
(1)各地復習資料如何獲得
除了本校加強高考研究之外,還應與一些有實力學校加強交流,獲取它們的后期復習資料并加以解析為我所用,可以與這些名校建立長期的友好合作關系以便隨時獲取有效資料。
(2)獲取資料后怎么用
獲取資料后不是照搬照抄,而是應該有所取舍,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必須選擇試題,分析我們備考的盲點、冷點,捕捉考試的熱點和信息,彌補我們的不足。
夯實“三個”重要基礎(根本)
1.夯實基本的主干知識,形成知識體系
(1) 堅持點、線、面的統一
① 點要“實”:多角度、全方位準確理解。
如我國政府職能,內部“四問”: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會怎樣。外部“四清”:經濟方面的“宏觀調控”等;政治方面的“黨的領導“、“人大職能”、“政協職能”等;文化方面的“作用”、“任務、“兩個素養”等;哲學方面的“辯證法”、“歷史唯物主義”等。
②線要“清”:清晰鏈接點與點之間關系。
如:《經濟生活》的“(經濟)環節線”;《政治生活》的“(民主)主體線”;《文化生活》的“邏輯(知識)線”;《生活與哲學》的“(唯物)辯證線等。
在點、線、面的基礎上,形成有效的知識體系,從而能得心應手地調動、運用知識。應該形成怎樣的知識體系呢?比如,(1)課程體系: 經濟、政治、文化、哲學;(2)學科體系(生活與哲學模塊):唯物論、辯證法、認識論、人生觀與價值觀;(3)單元體系:(哲學第一單元為例)a.日常生活入手:哲學來源于生活又超越生活;b.哲學歷史:對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學;c.哲學與時代:哲學還與時代發展密切相關。(4)課文體系:(哲學第四課為例)a.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物質的;b.物質的世界狀態如何?運動變化的;c.運動變化著的物質世界是否雜亂無章?有規律的。(5)課時體系:以《認識運動 把握規律》第一目為例::a.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處于運動和變化之中;b.什么是運動?c.運動與靜止的關系;d.馬克思主義堅持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統一。
(2)堅持懂、背 、用的統一
①切實弄懂“一知半解”的基礎知識。比如,在經濟中無限責任和無限連帶責任;流動性與流通性;國民收入與國內生產總值的關系等。
②擠出時間讓學生背書、整理知識。a.指導學生掌握記憶的方法;b.編寫條目解答、確定朗讀時間;c.主干知識默寫。
③對于生疏而重要的知識要多用。編制“滾動式”的練習,讓重要知識點“像釘子釘在腦子里一樣”
注重整合
復習中要把各知識點按一定的內在聯系串聯起來,弄清各知識點的前因后果及知識點之間的邏輯結構,達到融會貫通、觸類旁通。否則,即使知識點背得再熟,在解答具體問題的時候,由于信息庫的知識點仍處于零亂狀態,沒有連成線,還是容易因某些疏漏而造成遺憾。
例如,對于哲學常識部分的復習,必須根據各部分知識的內在聯系加以梳理,形成完整的知識框架,從唯物論、辯證法、認識論和價值觀四個方面來把握。對于每個知識點,學生必須弄清楚“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做)”,做到全面、準確地掌握。要在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觀點和原理的基礎上,根據知識點間的內在聯系,打破章節界限,形成完整的知識網絡,構建科學的知識體系。
突出能力
一直以來,很多學生認為政治只要背會教材上的黑體字就行。從近些年的高考題可以看出,現在考試更加注重能力的考查,而學生能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在第一輪復習時就應該突出對基本能力的培養。主要是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這兩種能力都建立在對知識全面、透徹掌握的基礎上。思維能力的培養,主要是審題的訓練,包括審材料和審設問。因此在復習課和評講課時,一定要引導學生審題,結合學生的答案有針對性評講。
相關推薦:
高考政治復習方法
高中政治必須掌握的常用理論知識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