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九運動和歷史意義
來源:網絡整理 2021-05-13 14:40:37
華北事變后,1935年12月9日,在中共地下黨組織領導下,北平學生舉行聲勢浩大的抗日求救亡游行,史稱一二九運動, 那么一二九運動的歷史意義是什么?
1一二九運動及其歷史意義
1、促進了國內和平和對日抗戰,使抗日運動du成為全國的運動。
2、繼承和發揚了五四以來優良傳統,有力地昭示了中國青年運動應當堅持的正確方向。
3、促進了中華民族的新覺醒,標志著全國抗日救亡運動新高潮的到來。
4、一二九運動后,先進知識分子走上了與工農群眾相結合的道路。
一二九運動是在日本加緊對華侵略的情況下發生的。華北事變后,民族危機空前嚴重,中日民族矛盾進一步激化。中國共產黨提出的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主張,推動了全國抗日救亡運動的高漲。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北平學生組織成立北平學聯。
1935年12月9日,北平學生舉行了聲勢浩大的抗日游行和示威,喊出“反對自治”“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停止內戰,一致對外”等口號,遭到國民黨軍警的鎮壓,30余人被捕,數百人受傷。
2一二九運動的影響
打擊了日本帝國主義的囂張氣焰,沖破了國民黨反動派造成的白色恐怖統治,推動了全民族抗日高潮的早日到來。同時,為廣大知識分子開辟了一條與工農群眾相結合的道路,為青年學生樹立了一面光輝的旗幟。
毛澤東給予“一二九”運動高度的評價,“一二九運動”是動員全民族抗戰的運動,它準備了抗戰的思想,準備了抗戰的人心,準備了抗戰的干部。
如今,被侵略的陰霾已散,中國踏上了奔向社會主義美好未來的康莊大道,但“一二九”運動所表現出來的以國家安危為己任的精神不應因此磨滅。中國已強大,和平是主流,但戰爭威脅的隱患仍存,唯有國力強盛才能阻遏戰爭。青年當奮發有為,建設強大的中國才能維護和平。
當前社會價值多元化,讓一些年輕人在浮躁焦慮中困惑,或憤世嫉俗,或悲天憐憫。當代青年需要在歷史追問中尋找到破解迷茫的路徑,需要像先輩們那樣,擁有堅定的信仰,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志愿填報、錄取分數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點
盡在"高考網"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