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易混必背的解題知識點
來源:網絡整理 2021-05-13 11:25:22
高考季又要到了,來看看高考地理必背知識點!希望能給同學們的地理復習帶來幫助。
1高考地理必背知識點
人類對宇宙的認識過程天圓地方說、地圓說、地心說、日心說、大爆炸宇宙學說。
宇宙的基本特點由各種形態的物質構成,在不斷運動和發展變化。
天體的分類星云、恒星、行星、衛星、彗星、流星體、星際物質。
天體系統的成因天體之間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繞轉,形成天體系統。
天體系統的級別地月系-太陽系-銀河系(河外星系)-總星系。
晝夜現象、晝夜更替與晝夜:
晝夜現象——指由于地球是不發光、不透明的球體而引起地表向日的一半明亮而對應的另一半黑暗的現象。它是由地球本身的性質造成的。
晝夜更替——是由于地球自轉而使地球上任何一個地點(極晝、極夜地區除外)的白晝與黑夜以一個太陽日(24小時)為周期的交替現象。
晝夜長短——是由于黃赤交角的存在和地球公轉引起太陽直射點的移動,使除赤道以外的地區晝夜長短產生周期變化的現象。
地球存在生命的條件與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
地球存在生命的條件——三大金鎖鏈條件,液態水、適宜的溫度和適合呼吸的大氣。
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是指形成三大條件的地球自身和宇宙條件,如日地距離適中、地球體積質量適中、八大行星各行其道等。
2高考地理解題易混知識點
光照與熱量
光照——主要是指直接來自太陽輻射的能量。光照的多少主要取決于日照時數的多少,而影響日照時數的因素主要與晝夜長短、天氣、海拔高度有關。通常太陽高度角越大,晴天多,日照時數越長,光照就越充足。一般在光照充足的地區,農作物光合作用強,單產高,比如新疆的長絨棉、青藏高原的青稞。
熱量——是指某一地區在特定的氣候條件下所能獲得的熱量,它是太陽輻射和地表、大氣各種物理過程的綜合結果。一個地區的熱量主要取決于緯度位置和海拔高度。一般來說,緯度低,地面獲得的太陽輻射能量多,熱量高;緯度高,地面獲得的太陽輻射能量少,熱量低。熱量狀況最直觀的描述就是溫度。 區別——光照充足的地方,熱量不一定豐富,例如青藏高原光照充足但熱量不足。
地方時、區時、時區、北京時間、國際標準時間
地方時——因經度不同的時刻。地球上有無數個地方時,經度不同的地方,地方時不同。
時區——1884年國際上采取了全世界按統一標準劃分時區,實行分區計時的辦法,將全球分成24個時區,其中東西12區各半個時區。
區時——國際上規定每一時區都采用中央經線的地方時作為標準時間,這種時間稱為區時。
北京時間——我國統一采用的標準時間,即東8區的區時或東經120度的地方時。
國際標準時間——即0度經線的地方時也稱格林尼治時間或中時區的區時。
相關推薦:
高考地理知識點匯總
河流的水系特征、水文特征,河流的相關考點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志愿填報、錄取分數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點
盡在"高考網"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