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學習方法:中國的地形,考前必過一遍!(2)
2021-05-12 18:57:04高考網整理
四大盆地
a.塔里木盆地:南疆,天山-昆侖山。
特點:①中國最大內陸盆地;②有中國最大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多綠洲,是新疆主要的農牧業區,天山、昆侖山麓是古代“絲綢之路”上的綠色通道。現在發現儲量較大的內陸油氣田。
b.準噶爾盆地:北疆,阿爾泰山-天山。①第二大盆地,西北有缺口;②沙漠廣布,風蝕作用明顯。
c.柴達木盆地:青藏高原東北部,青海省西北部,阿爾金山-祁連山-昆侖山。特點:①地勢最高盆地,典型的內陸高原荒漠盆地;②氣候干燥,東部多沼澤、鹽湖。③礦藏豐富(“聚寶盆”)。
d.四川盆地:四川省東部,青藏高原-大巴山、秦嶺-巫山-云貴高原。
特點:①中國最大外流盆地,周圍山嶺、高原環繞(“蜀道難,難于上青天”);②內部多低山、丘陵、西部有成都平原(是岷江的沖積扇平原),有肥沃紫色土,灌溉便利(都江堰),物產富饒。(“紫色盆地”、“天府之國”)。
【四川盆地成因】
在地質史上是一個大湖盆,后來由于湖水外泄、下切,形成了三峽。
三大平原
東北平原: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之間,包括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遼河平原三部分。
特點:①我國最大;②海拔多在200米以下,地勢坦蕩,中部稍高;③黑土廣布、低地多沼澤。
華北平原(黃淮海平原):燕山-淮河,太行山-渤海、黃海之間。
特點:①我國第二大平原;②海拔多在50米以下,地勢平坦,典型沖積平原,黃河是其形成的主力軍。
長江中下游平原:西起巫山,東到海濱。
特點:①我國第三大平原,東西呈狹長型;②地勢低平,斷續相連,由江漢、鄱陽湖、洞庭湖、長江三角洲組成;③河網密布,湖泊眾多,典型的水鄉和"魚米之鄉"。
主要丘陵
與平原交錯分布在第三級階梯上,主要有遼東、山東和東南丘陵。海拔在200~500米,多開辟成梯田、果林,或栽培經濟林木。有泰山、黃山、廬山、桂林山水等風景名勝。
地形對中國自然環境和經濟發展的影響:
①地勢西高東低:
a.利于濕潤氣流深入內地,形成降水;
b.使許多大河東流,溝通東西交通;
c.河流從高一級階梯流入低一級階梯地段(階梯交界處),產生巨大水能。
②五種基本地形齊全:為因地制宜、發展多種經營提供條件。如平原宜發展種植業,高原發展畜牧業的條件良好,山區在發展林業、畜牧業、旅游業和采礦業等方面具有優勢。干旱、半干旱的平原、高原則適宜發展畜牧業;干旱、半干旱區只有在有水灌溉的綠洲區、平原區才可發展種植業。
③山區面積廣大(占2/3):不利于發展種植業,造成耕地資源不足;造成地形崎嶇,交通不便,經濟文化相對落后。但森林、礦產、水力、旅游資源豐富,在山區宜發展林業,采礦業及旅游業。
中國地震帶和火山的分布
a.中國地震帶有:
①東南部的臺灣和福建沿海;
②華北太行山沿線和京津唐地區;
③西南青藏高原和四川、云南西部;
④西北的新疆、甘肅和寧夏。
b.我國火山分布:“死多活少”,內蒙古高原南部、東北山區、臺灣、海南島等地。
c.泥石流分布:多產生在西部青藏高原邊緣山區,東部低山丘陵與平原交替處。
相關推薦:
高考地理復習方法
高中地理三輪復習指導:23個簡答題答題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