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撤銷最多的專業
2021-03-23 11:15:22網絡整理
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被撤銷最多,與就業質量欠佳有關;一些熱門專業的撤銷,則多為學校出于專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的考慮。
新增備案專業數量最多的前三位是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工程、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而這則源于高校主動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相關專業、并有較大的市場需求。
日前,教育部公布了2020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并公布了2020年高校新增和撤銷專業名單。
麥可思結合畢業生就業質量相關數據和有關政策,對高校撤銷專業和新增專業情況進行了分析。
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被撤銷最多
本次高校撤銷較多的專業包括:公共事業管理、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產品設計、工業設計、服裝與服飾設計、信息與計算科學,涉及高校數量都在10個及以上。其中,公共事業管理是2020年度高校撤銷最多的專業,涉及21所高校;其次是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涉及16所高校;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則涉及15所高校。
麥可思表示,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多數學生經過四年的大學學習,并沒有從事與此相關的工作。根據《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就業藍皮書),2018屆和2019屆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本科生畢業半年后工作與專業相關度分別為45%和49%,也就是說超過一半本科生的工作與專業不對口。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對口崗位易被其他專業的畢業生取代,這就削弱了該專業畢業生的競爭力。
此外,從網上資料了解到,招聘網站對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職位需求,2019年比2018年下降了31%,2020年比2019年又下降了37%。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度撤銷的專業同時也是《2020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預警的失業量較大,就業率、薪資和就業滿意度綜合較低的紅牌專業,包括音樂表演、繪畫、應用心理學、化學。就業是反映培養質量的重要方面,而這些在就業方面一直表現欠佳的專業,或許都難逃被撤銷的宿命。
高校專業結構調整 熱門專業遭撤銷
在本次教育部公布的撤銷專業名單中,還有5個專業是當下熱門專業,也是《2020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發布的就業形勢較好的綠牌專業,綠牌專業指的是失業量較小,就業率、薪資和就業滿意度綜合較高的專業。
涉及信息工程、網絡工程、軟件工程、數字媒體藝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而撤銷這些專業的高校有7所。
數據顯示,2019屆本科生畢業半年后月收入排名中,軟件工程、網絡工程、信息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4個專業的平均月收入均高于6600元,進入榜單前6名,數字媒體藝術專業薪資也較高,排名第13。
對于熱門專業的撤銷,麥可思分析,就業藍皮書反映的是全國整體的就業數據,而具體到地區、高校存在差異。專業被撤銷原因多為學校根據自身發展情況和學校學科建設情況,進行專業結構戰略性調整。
臨床醫學受國家政策影響調整
本次撤銷的專業中出現了醫學相關專業,如南開大學臨床醫學七年制、山東大學臨床醫學七年制和口腔醫學七年制、中南大學臨床醫學七年制、廣西醫科大學臨床醫學七年制5個專業。隨后這些高校發布聲明,臨床醫學和口腔醫學兩個專業并非停辦,而是根據要求,調整培養模式。
據悉,2015年,教育部下發《關于做好七年制臨床醫學教育調整為“5+3”一體化人才培養改革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國各醫學院校從2015年起停止招收七年制學生。比如,山東大學的臨床醫學七年制和口腔醫學七年制專業,根據國家醫學教育改革的要求,已經被“5+3一體化”專業替代。而該校的臨床醫學(五年制,5+3一體化)和口腔醫學(五年制,5+3一體化)仍繼續開辦,并未撤銷。
新增專業緊跟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據統計,本次新增備案本科專業名單中,新增備案專業數量最多的是人工智能,共130所高校新增;與智能科學和大數據相關的專業也新增較多,84所高校均新增了智能制造工程專業;62所高校新增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59所高校新增大數據管理與應用專業,53所高校新增機器人工程專業。
大批高校積極開辦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專業,也是自2018年教育部在制定《高等學校引領人工智能創新行動計劃》,并研究設立人工智能專業,以及《教育部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發布以來,落實教育部要求,主動布局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相關專業的有力證明。
近期,專注招聘市場的某知名企業發布了《2021年互聯網產業求職指南》,數據顯示,人工智能崗位高薪且處競爭洼地。由于當前人才供給尚不完善,形成了競爭熱度低、招聘薪資高(19010元/月)的引才局勢。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