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十年最容易消失與最不易被取代的22個職業
2020-12-24 13:21:41網絡整理
5G商用、人工智能、智慧城市、智能家居、無人駕駛、無人超市……我們越來越多的聽到這些詞語,越來越多的接觸這些詞匯。
我們也常常想,未來人工智能到底會發展到什么地步?我們的工作會不會被AI取代?
今天,高考君給大家盤點一下,未來最容易被取代和不容易被取代的職業,同時推薦相關的專業和院校。
什么類型的工作容易被AI取代?
1
結構化、低技能
結構化就意味著模式化。
比如洗碗就是一個十分模式化的工作,只要跟著步驟做可以把碗洗好。
如今洗碗機的洗碗效率就已經比人工洗碗要高,如果洗碗機再加入人工智能技術的話,則可以從餐具殘留的油漬、殘渣等多方面進行分析得到最優洗碗方案,這一點人工洗碗是難以快速完成的。
還有那些不需要天賦,訓練即可掌握的技能;重復性勞動,無需用腦,熟練即可;工作空間小,工作時,極少接觸外界的工作也容易被取代。
如:生產工、裝配工、流水線作業、打字員、清潔工等。
在效率和質量都無法與人工智能匹敵的情況下,隨著這項技術的成本降低,結構化低技能的職業勢必要被淘汰。
2
優化型
如將數據中可量化的變量最大化,就歸類為“優化型”的職業,比如個人信用評估員,他們只需將客戶最近的商業行為羅列出來,根據信用評估表一一對應,最終得出信用評分就可以了,所以看出他們所做的工作得出的結果都是可以量化的。
而人工智能就是一個善于數據分析將結果量化的一個“行家”。
未來十年最容易消失的十二個職業
請注意的是,不要將“十年”作為一個準確時間,只是說這些職業,有被AI取代的風險,時間快慢、波及范圍大小不能一概而論。
1
專職司機、代駕
谷歌的無人駕駛汽車早已經在美國的高速公路上穿梭,而福特將無人駕駛汽車作為研發重點、豐田、奧迪等也在研發自己的無人駕駛汽車。
國內企業也非常踴躍,之前百度李彥宏也曾乘坐無人駕駛汽車出了一回風頭。
深圳福田保稅區還實現了無人公交車試運行。一旦無人駕駛汽車實現了商用并普及開來,那專職司機就會面臨失業。
今后除非出現緊急狀況,人們今后在坐車的時候只需要躺在座椅上就可以了。
2
收銀員
阿里無人超市投入市場使用,讓人們真切體會到科技進步對于人類職業的威脅。
未來隨著此類智能自動收費的推廣,消費者可以自助繳費,相信更多超市、商場、停車場、小區、高速公路收費站都用不著收銀員了。
并且智能自動收費系統不僅節約了人力成本,還大大提高是辦事效率。
3
傳統流水線工人
有媒體報道,正在大力推廣機器人取代工人的富士康動作迅猛,其江蘇昆山工廠就因為6萬機器人的投入使用,員工人數從11萬減少到5萬。
牛津大學的一項研究調查表明,未來10年,47%的低級雇員有很高的可能性被機器取代。對于傳統流水線工人來說,尤其是低技術工作,將首先面臨智能機器人的替換。
4
保安
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讓安防設備更加具有智慧,安保機器人也已經出現,它可以自動巡邏,靈活機智地處理巡邏途中的情況,還具備流暢的語音交互功能,自動報警、防盜系統、自動充電系統,24小時不間斷工作。
通過監控攝像機、感應器、氣味探測器和熱成像系統等,機器人可以勝任大部分保安工作。
5
客服/前臺
看看Siri和各種小AI就知道了,人工智能客服平臺是大勢所趨。
這一改變是因為AI技術的不斷進步,使得機器人交互感覺更加真實,服務更加個性化。
世界多家公司已經研發出自動化客服服務,該服務通過機器學習和自然語言處理來進行自動化的在線客戶聊天服務,相比雇傭員工,這項技術將會極大減少成本與出錯概率。
而且面對客戶的抱怨和怒火,人工智能的客服不會因此而崩潰,因為它們根本就沒有情感。
6
銀行柜員
以前畢業生擠破腦袋都想進銀行,如今熱度的確有多下降,傳統金融行業也正在遭受互聯網類金融的沖擊。
隨著移動活躍用戶的增多,更多交易通過數字渠道完成,線下的網點已不再那么必要。
通過數字渠道辦理業務的成本,也遠遠小于網點渠道。而線下網點的很多服務正在逐步用機器人來替代,預計無人銀行也會出現。
7
翻譯
目前人工智能技術在語音翻譯領域已經實現了突破性的發展。
典型代表是科大訊飛推出的曉譯和譯唄翻譯機,以及來自清華技術團隊的分音塔科技公司推出的“準兒”人工智能翻譯機。
前段時間,有家權威媒體對兩個產品做了測試,可以驚人的發現,在日常場景下,中英翻譯普遍達到了95%左右的準確率;“準兒”翻譯機不但支持中英,而且還支持對日語、韓語、泰語的翻譯。
光從語種上來說就已經相當于好幾個人的工作量了,雖然在復雜的翻譯情況下還需要人工的輔助,但仍足以應付日常的交流了。
這意味著,單純以某種外語為專業,在未來可能不是一種明智的選擇。
8
新聞記者
之前,四川九寨溝地震,機器人用25秒寫了全球第一條關于這次地震的速報,通過中國地震臺網官方微信平臺推送,全球首發。
里約奧運會期間,今日頭條研發的寫稿機器人,通過實時撰寫新聞稿件,以和電視直播幾乎同時的速度發布報道,16天內生產了450多篇體育新聞稿。
第一財經后的寫稿系統“DT稿王”,平均每天發布1900篇公告,而這是一位資深證券編輯100個小時才能完成的任務。而據報道,美聯社90%的文章都是用機器來寫的。
通過結合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利用軟件開發的模板、框架和算法,可以瞬間撰寫出上百萬篇報道。
但是人工智能可以進行一些即時新聞的生產,深度報道目前是人工智能難以完成的。
9
導游
現在很多導游服務都能通過智能設備來實現,比如語音導覽、智能問答等。
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功能越來越強大,導游的很多工作將被機器替代,電子導游也逐漸為許多游客所青睞。
日本政府還在推動機器人導游服務,熟悉中英日三國語言,導游機器人能給外國旅客介紹景點及相關各項活動,未來機器人導游還將增設圖像與聲音識別功能,可實現配合與人類進行對話功能,讓游客有更好的體驗。
10
圖書管理員
現在有的圖書館已經實現了智能化管理,未來像登記、檢索、圖書歸類等工作,人工智能都可勝任。
11
廚師
事實上,一些披薩機器人、咖啡機器人已經開始工作了。
國內外都有這樣的“無人餐廳”的試點和實行,還有讓機器人學習米其林大廚的做法,做出五星級的飯菜。
但是還有很大一部分人比較反對這種做法,認為還是真正的人做出來的飯菜更具有人情味。
12
人力資源
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是很多學生的選擇。然而,簡歷的審讀、篩選,薪酬體系的管理等工作,未來都可以由機器人來做。
什么類型的工作不容易被AI取代?
1
創意型
創意型工作需要在工作中加入自己的創意和個人情感來完成的,這樣的工作得出的結果難以被量化或者得出的量化結果十分不穩定。
2
社交性強
雖然人工智能在數據處理和批量處理上面具有很大的優勢,但分析人類情感方面卻是人工智能的一大短板。
所以在與人類溝通的時候,人工智能目前只能完成在內容庫中選擇合適的內容回應人類的交流,而無法根據人類的情感創造出交流內容。
不容易被AI取代的十個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