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發展觀形成的歷史條件是?
來源:網絡整理 2020-09-08 10:26:15
科學發展觀形成的歷史條件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是提出科學發展觀的根本依據;我國在新世紀新階段的階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學發展觀的現實基礎;當代世界的發展實踐和發展理念是提出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借鑒。
1什么是科學發展觀
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總結中國發展實踐,借鑒國外發展經驗,適應中國發展要求,提出了科學發展觀這一重大戰略思想。
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2003年7月28日的講話中提出“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要求推進各項事業的改革和發展的方法論--科學發展觀,也是中國共產黨的重大戰略思想。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把科學發展觀寫入黨章,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把科學發展觀列入黨的指導思想。
2科學發展觀核心內容
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科學發展觀核心是以人為本。以人為本是黨的十六大以來黨中央突出強調的一個重要思想和基本要求。
它之所以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第一,以人為本是歷史唯物主義的一項基本原則。
第二,以人為本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和執政理念的集中體現。
第三,以人為本全面回答了科學發展觀的一系列基本問題。
科學發展觀堅持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黨的根本宗旨,牢固樹立“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堅定信念,把依靠人民作為發展的根本前提,把提高人作為發展的根本途徑,把尊重人作為發展的根本準則,把為了人作為發展的根本目的,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做到發展為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志愿填報、錄取分數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點
盡在"高考網"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