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專家支招考前怎樣應對高考壓力
2020-06-20 20:13:35網絡整理
歷年的高考都有不少考生因為心理緊張、考前焦慮,導致發揮失常。那么,考生在考前如何應對高考壓力、考前緊張與焦慮,保證正常發揮?家長又該怎樣配合孩子順利地度過高考這段時期?請聽遼河油田第一高級中學王旭飛和遼寧省實驗中學營口分校呂思琦兩位多年從事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老師怎么說。
“越臨近高考,學生的心理壓力越大。總覺得自己復習得還不夠,總想珍惜最后幾天突擊一下。然而這樣學生容易出現越復習越心慌,越學心里越沒有底,反而把恐慌情緒一直帶到了考場上。”王旭飛老師說,“這主要是因為很多學生平時只注重知識訓練,忽視心理素質培養,害怕挑戰和挫折。總擔心會出現自己沒有復習到的試題,總擔心落榜以后怎么辦,作繭自縛地給自己施加心理壓力。”
王旭飛老師說,考前幾天的中心工作是休整。只有適當休整,調整到最好的身心狀態,才能打好大決戰。考生經過最后階段的總復習已經相當疲倦了,特別是心理上到達一種非常緊繃的狀態,必須先做好自我調整,為最后高考的成功做好充分準備。
“雖然考前幾天的主要任務是休整,但不能全休,要保證短期強記的知識不會因為休息而遺忘。考生在休息時,要適當鞏固記憶理科公式、外語句型、語文詩詞等書本基礎知識。”王旭飛老師說。
“臨考的最佳狀態是保持一定的緊張程度,內心略帶一點興奮。”呂思琦老師說,“要由前到后逐漸增多休息時間,確保考試時間段做對應的科目試卷練習,其他時間回歸課本。這樣的方式讓學生可以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同時做好熟悉考場、恢復體力等具體的應考準備工作。”
呂思琦老師指出,休整的另一個重要內容就是保障睡眠時間與質量。睡眠對于學生身心狀態、考試發揮是最重要的,考生在長期備戰高考復習的過程中最缺少的就是睡眠。應把睡覺當作休整的重要項目,但不是天昏地暗地大睡,要科學合理地安排時間,遵循自己的生物鐘,保持適當的睡眠時間和質量,睡醒后感覺舒適、清爽就好。
王旭飛和呂思琦兩位老師都強調,考生的壓力有時來自家庭、學校和社會。特別是來自家庭的壓力較多,在休整階段要建立一個良性的家庭氛圍。由于家長內心也十分焦慮緊張,會通過言語、動作、甚至表情、眼神傳遞給學生,無形中加大學生的緊張情緒。因此,家長要注重營造一個安全、溫暖、平和的家庭氛圍。在自己無法控制情緒的時候,可以適當與學生保持一定距離,找合理的途徑宣泄,比如和好朋友傾訴,做適當的體育鍛煉等。在家中,盡量給孩子更多的情感支持與信任,做好“后勤”工作,讓學生有效減輕自己的心理壓力。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高考預測、志愿填報、錄取分數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點
盡在"高考網"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