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疫情下藝考變革的考生眾相:意料之外與情理之中
2020-03-27 11:06:03網絡整理
3月20日晚上十點,來自江西的藝考生陳斯剛剛結束晚自習,又抽出一套數學卷子,準備做完再睡。和往常不同,他不再將大把時間花在專業課上,而是轉向對文化課的“突擊復習”。
“當下還是文化課重要一點。”
陳斯是2020年全國藝術類專業115萬名考生中的一分子。每年1到4月,是藝考生的“趕考季”,他們通常會奔波在參加各地校考的路上。而今年不同,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高校均推遲了藝術類專業校考工作。
藝考生們計劃被打亂。2020年初,聲樂表演專業的高三藝考生玥玥曾在小本本上用工整的字跡記錄下每一所心儀院校的報名時間、打印準考證時間、校考時間,而疫情來臨,考試無法如期進行,這些信息已經失效。
3月12日,教育部對藝術生校考做出部署,明確高校在科學研究論證后盡可能減少校考專業范圍;鼓勵高校采取考生提交作品、網上視頻面試等非現場考核方式進行考核;對于專業性強且擬繼續組織校考的高校,在高考后再組織現場校考。
隨后,部分院校發文回應稱,對于一部分專業,將以省統考成績取代校考,或直接按高考文化課分數錄取。
已經將大量精力放在校考備考上了怎么辦?網上視頻面試怎么面?視頻面試能真實考察學生水平嗎?有人技術作弊怎么辦?……
藝考生一面質疑一面接受著突如其來的變化。
實際上,記者發現,藝考改革的種種信號早已釋放。目前,中國戲曲學院已于3月25日正式公布校考專業考試的調整工作方案。其他各高校正研究制訂校考工作方案,將于近日陸續發布,多數高校在3月底前均可公布。
取消校考成大勢,部分考生稱處境艱難
“部分專業可考慮取消專業考試,按照高考文化課成績由高到低錄取。” 在教育部政策下發后,中央戲劇學院發文響應。
北京電影學院也發文稱,部分專業取消專業校考,直接按照高考成績擇優錄取。并進一步解釋,“適合這種調整方案的專業,通常是強調學生應具備廣泛的人文知識與藝術修養,較好的分析能力、寫作能力和創作意識。此類專業校考內容一般會包括人文藝術常識、命題寫作或創作、綜合素質、思維與交流等方面的內容。”
雖然取消校考、改為按高考成績錄取的具體專業還未明確,但陳斯已經開始擔心,自己所選擇的影視編導、戲劇文學等專業就在此之列。
編導專業是最近幾年比較火的藝考專業之一。因為它對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前期掌握要求不高,通常報名人數相對較多。
據了解,不少高校的編導專業的文化分數線并不低,部分綜合性院校對編導專業的文化分要求甚至在一本線之上。
“編導專業此前技術門檻比較高,要操作機器,隨著廣電事業發展,采、編、播一體化,崗位不斷融合,新聞編導的專業性也更向新聞編輯靠近,對文化素養的要求更高,戲劇影視中,編劇、導演、視覺等均各有分工,編導的邊界也越來越模糊,綜合性和融合度越來越高,而技術性、操作性的內容門檻相對弱化,因此根本還是要考查文化素養。”華中師范大學測量與評價中心主任胡向東指出。
實際上,教育部對2018年和2019年的普通高等學校部分特殊類型招生均有發文,鼓勵高校藝術學理論類、戲劇影視文學等專業不組織專業考試。
此外,教育部還曾提出,“提高藝術學理論類、戲劇與影視學類(不含表演)等有關本科專業高考文化課錄取控制分數線,不得低于普通類專業所在批次控制分數線。”
“這兩年編導類專業的文化課分數線一直在提高。”陳斯說 ,他對 “藝考改革”也有耳聞,但近期的招考新政策依然讓他失落。
陳斯是復讀生,他從高二開始決定走藝考這條路,專業課程已經學了將近三年。今年元旦,還特意前往北京參加專業課的短期培訓,并為此投入一筆不小的費用。如果院校取消校考、按文化分數錄取,他一時覺得難以接受。
“之前東奔西跑培訓、初試,文化課已經落了好幾個月,現在在家停課不停學,還要專業課、文化課兩頭顧……”采訪中,不少藝考生表示他們已經陷入由于校考時間、方式不確定帶來的焦慮中。
目前,距離高考只剩70多天,既要準備文化課考試、又要準備專業科復試,不少藝考生告訴記者,居家學習效率并不高。“上了一個月的網課,沒啥效率。文化課緊趕慢趕追不上,專業課也不敢扔……”
家長們也憂慮重重。“四月份各地學校陸續開學,剛進入一點文化課學習的狀態,又要面臨在線考試的折騰,加上孩子在學校寄宿也不方便,加之在線考試也受設備等方面的限制……這屆藝考生太難了。”
當然,也有專家指出,藝術學理論類、戲劇文學校考所考查的內容,與高中文化課學習內容具有高度相關性,同樣強調的是基本文學素養。“沒有白學的知識,應避免功利心態。”
統考還是校考?
“每天都熬夜畫到一兩點。素描、速寫都有沒時間洗手,右手常常都是黑的。”來自山東的應屆美術生許一諾向記者講述,這大概是每個美術生都有的經歷。
她告訴記者,美術生們差不多從高二下學期開始停文化課,全心準備專業課,還有人特意去北京培訓。”
而這次調整的另一大變數是,將有很大一部分專業的考察調整為以專業統考成績取代校考成績。例如,北京舞蹈學院決定,取消戲劇影視美術設計專業、藝術管理專業的現場考試,并綜合使用省統考美術類成績、視頻報送等方式錄取。3月26日,中國戲曲學院也明確戲曲舞臺設計等方向將采用省級美術學類和設計學類統考成績進行篩選,進入二試的考生在高考后參加現場考試。
事實上,直接采用省統考成績,也是近年來藝考生專業考試的改革方向。
在教育部發布的《嚴格規范做好2020年普通高校特殊類型招生工作》中明確提出:除了經教育部批準的獨立設置的本科藝術院校仍可單獨組織校考,其他高校的美術學類和設計學類專業將不再組織校考,而是統一使用省統考成績。
記者看到,在各大高校的咨詢平臺上,“支持采用統考成績”和“反對采用統考成績”的學生及家長,形成了明顯對立的兩種意見。
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全國絕大部分地區的藝術類專業統考已結束,基本可以為各高校提供考生的專業測試成績。僅有少數知名院校保留了校考。
而這部分押寶在知名院校校考的考生認為,統考跟校考有很大不同,有很多考生為了能夠考上央美等名校,夜以繼日地努力,統考結束后仍在進行校考的準備,“因此,統考成績不能反映真實水平。”
對此,清華大學給出了調整的初步方案,“考慮將學生的美術類省統考成績等作為初選條件,學生通過初選后,再在高考后組織校考。”
該校認為,組織嚴密的美術和設計類專業現場考試能夠考查到學生相對真實的專業能力。但學生平時的成績、作品及表現,以及考生參加各省所組織的統一測試成績,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學生的專業素質水平。
“這樣既能最大限度減少因為招生考試而產生的人員聚集情況,也能充分滿足高校對于人才選拔的差異化需求。更重要的是,能夠最大限度地避免因為選拔方式變化過大引發的考生及家長的質疑。”清華大學在初步方案中稱。
“統考與校考不是對立的。”對此,胡向東表示,與美術類校考強調設計能力、強調創新相比,省統考更強調考查基本素養和關鍵能力,比如形象的模擬、光線的處理、色彩的把握等,而這些能力是所有考生必須具備的,因此,省統考作為初篩、作為基礎把關完全沒有問題。改為“統考+校考的分級報考、兩次篩選”模式后,考試規模縮小,評卷量和面試量大為減少,院校和專家們才能有充分的時間和精力全面考查進入校考的考生。
當然,對于省級統考,北京師范大學原招辦主任、北京師范大學珠海分校副校長虞立紅認為還可以優化,包括優化命題、完善評閱規則、合理成績分布、有效劃定合格資格等,提高省統考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以技術解決遠程復試的公平性問題
“求千萬別視頻考”。大學退學轉戰藝考表演專業的曉琳說,現在文化課緊趕慢趕追不上,專業不敢扔還不敢胖,每天餓得心突突的。
3月13日,哈爾濱音樂學院明確表示,音樂學專業《音樂表演技能》科目將改為遠程提交視頻作品,面試環節調整到復試。音樂表演專業初試演唱(演奏)考試內容不變,形式將改為遠程提交視頻作品;
上海音樂學院也認為,對于音樂表演專業采用“遠程網絡面試+線上提交視頻資料”的辦法是目前較為可行的路徑。
“網絡面試能保證公平嗎?”
消息一出,考生們顧慮云集。山西藝考生小林列出一系列弊端:網絡面試看不出臨場、即興發揮,也很難考查到學生想法和心理;網上交作品集、錄像作品,操作過于麻煩,也難免會有學生作弊;此外沒有專業設備的情況下,不可能保證錄像質量,所用的設備不一樣,拍攝出的效果也不同;拍照會產生色彩偏差,評卷人員對著電子屏幕不利于評卷打分……
對此,上海音樂學院表示,“音樂表演類考試特別強調即時互動、臨場考查,又受音色本真還原、鋼琴伴奏輔助等條件限定,非現場考核難度大……但并不是沒有解決方案。”
非現場的遠程考試如何防范作弊也是考生和家長極其關注的話題。記者采訪了解到,多所院校和多位專家均表示,技術進步已經能夠較好地解決這一問題。
剛剛過去的3月初,北京新高考首次適應性測試正式開考。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這至少證明在線考試是行得通的,只要考試和評分系周密設計,是可以做到考試的公平公正的。
3月13日,北京電影學院發文提出,目前最好的解決方式是從技術層面提供一個對所有考生平等的專用考試平臺——采用基于智能手機的專用視頻采集與提交系統(專用APP)。要求系統必須滿足4方面要求:一是考生認證要求,包括身份認證、資格認證、活體面部識別等功能;二是視頻采錄要求,基于最常規的iPhone和Android智能手機,較好音視頻質量、防剪輯篡改、時間次數限定、模擬考試錄制、主流文件格式等;三是信息安全性要求,文件網絡傳輸與云存儲加密處理、即時院校下載、嚴格權限管理、系統具有國家信息安全等級保護資質等;四是系統穩定性要求,多數據中心冗余備份,具有百萬級視頻支撐能力等。
為保證公平,教育部也提出一系列要求。一是考生提交作品時,要根據學校遠程網絡平臺統一制式要求,完成相關作品錄制后立即上傳,不得進行編輯處理。二是在實時網絡視頻考試時,高校要運用人臉識別等技術措施加強對考生身份的核驗,并采取隨機抽題、實時交流等方式,嚴防“替考”等考試作弊行為。三是所有錄取的考生,高校應在開學后三個月內進行復核、復測。對于復測不合格、入學前后兩次測試成績差異顯著的考生,要組織專門調查。經查實屬提供虛假作品材料、替考、違規錄取、冒名頂替入學等違規行為的,取消該生錄取資格,并通報考生所在地省級招生考試機構倒查追責。此外,對于家庭貧困、沒有技術條件、經濟條件網上考試的考生,教育部門明確提出“兜底”的要求,高校需要負責為這類考生提供網絡考試或其他非現場考試的基本錄制條件或幫助。
“過去高校藝術類校考長期存在規模過大、效率低下、公平性受到質疑等問題。”胡向東稱,這些變革的舉措雖出臺于非常時期,但縱觀教育部近年在藝術類專業高招方面的一系列舉措,卻又在意料之中,可以視為教育部減少藝術類專業校考、嚴格招生管理和規范校考系列措施中順勢而為的必要之舉。
截至發稿,除中國戲曲學院外,大部分學校的最終招考方案均未出臺。在2020這不平凡的一年,藝考生們正身處一場變革中。
冷靜下來,曉琳告訴自己,不再胡思亂想,距離高考還有70天左右,抓緊時間學習。“應該相信各大院校會給出公正合理的考試方案。”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高考預測、志愿填報、錄取分數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點
盡在"高考網"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