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Modal
          全國

          熱門城市 | 全國 北京 上海 廣東

          華北地區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內蒙古

          東北地區 |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華東地區 | 上海 江蘇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東

          華中地區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區 | 重慶 四川 貴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區 | 陜西 甘肅 青海 寧夏 新疆

          華南地區 | 廣東 廣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關注高考網公眾號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資訊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高考總復習 > 高考知識點 > 高考地理知識點 > 高中地理重難點區域資源開發與調配

          高中地理重難點區域資源開發與調配

          來源:網絡整理 2020-03-13 14:30:05

            重難點13區域資源開發與調配

            ★★重難點解讀★★


            本專題常以區域圖文材料為載體,結合區域地理背景進行考查。考查重點內容:區域資源開發條件、開發過程中的問題、應對措施及資源跨區域調配的原因及意義等,可以直接考查,也有滲透性考查;選擇題和綜合題的形式皆有呈現,但以綜合題為主;調用知識、圖文信息獲取能力要求高,區域認知、綜合思維和人地協調觀素養指向明顯。

            ★★典例探究★★

            (2017·全國Ⅱ)36.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山西省焦煤資源豐富,其灰分和硫分含量較低,所生產的冶金焦供應全國并出口。據調查,1998年山西省有1800余家小焦企業。隨著國家相關政策和法規的實施,山西省逐步關停這些小焦化企業,至2014年已形成4千萬噸級焦化園區和14個500萬噸級焦化園區,極大地改變了該產業污染嚴重的狀況。圖6示意1994年和2014年山西省焦化廠布局的變化。

          高中地理重難點區域資源開發與調配1

            (1)說明20世紀90年代山西省焦化企業規模小、數量多的存在條件。(8分)

            (2)分析20世紀90年代山西省焦化產業生產過程中污染嚴重的原因。(6分)

            (3)指出20世紀90年代山西省焦化產業運輸過程中存在的污染問題。(4分)

            (4)推測山西省建立大型焦化產業園區后,在生產過程和運輸過程中,對減少環境污染可采取的措施。(6分)

            【答案】(1)焦炭分布廣泛,煤礦眾多。小企業投資少(技術門檻低),臨近煤礦,運輸費較低。我國鋼鐵工業規模大,對冶金焦需求量大(市場需求大)。增加當地就業,有經濟效益,地方政府有積極性。

            (2)(企業規模小、數量眾多,)技術水平低,設備落后,(生產過程中)能耗大,廢棄物排放量大,污染點多面大。

            (3)(企業分散,單廠原料和產品的量較少,采用公歷運輸,在運輸過程中,)所以汽車(卡車)數量多,尾氣排放量大,原料和產品裝卸、運輸過程中存在煤炭散落、煤粉漂浮等問題。

            (4)生產過程:(由于規模大,實力強,)可以采用清潔技術和設備,(減少能耗,提高資源利用率);可以采用控制排放或回收再利用等技術和設備,(減少廢棄物排放量,降低廢棄物對環境的危害。)

            運輸過程:(由于生產集中,)可以修建鐵路專用線,采用封閉運輸。

            【解析】(1)分析焦化廠規模小,數量多的存在條件,可以從煤礦資源分布廣,該類企業所需生產技術水平低,靠近煤炭產地可降低運輸成,市場需求量大,以及政府支持等方面分析。

            (2)焦化產業生產過程中污染嚴重的原因可以從焦化廠規模小、數量多,冶煉技術水平低、設備落后、排放廢氣物多等方面分析。

            (3)分析運輸過程中產生的污染,可以從運輸過程中散落的煤炭及帶來的揚塵污染,以及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氣污染等方面分析回答。

            (4)分析生產過程中減少污染的措施,可以從采用清潔技術和設備,對廢棄物進行回收利用等方面考慮;為減少運輸過程中的污染,可以從改變交通運輸方式等方面考慮。

            【點睛】解答此類題需要抓住關鍵詞,尤其是要關注限制性條件,如第(3)題,問的是焦化產業運輸過程中存在的污染,而不少考生因沒有看清限制詞“運輸過程”,而錯答;再如第(4)題,設問中明顯問的是在生產和運輸過程中,對減少環境污染可采取的措施,而不少考生回答生產過程中減少污染的措施,漏掉運輸過程中減少污染的措施,從而失分。

            (2019·江蘇卷)下圖為“黃河干流主要水文站分布和年輸沙量比較圖”。讀圖回答17—18題。

          高中地理重難點區域資源開發與調配2

           17.與多年平均輸沙量相比,1987~2015年潼關站輸沙量急劇減少的主要原因是其以上流域

            ①引水灌溉,減少泥沙下泄  ②削山平地,減小坡面徑流

            ③保持水土,減少泥沙流失  ④氣候變暖,降低暴雨強度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8.2016年以后,黃河下游輸沙量較中游明顯減少的主要影響因素是

            A.地形起伏B.流域面積C.興修水庫D.水土保持

            【答案】17.B  18.C

            【解析】17.河流含沙量的影響因素和區域內植被覆蓋狀況以及流量大小密切相關。與多年平均輸沙量相比,1987年至2015年潼關輸沙量急劇減小,是因為其上游地區植被覆蓋率有所提高,固沙能力增強,水土流失減弱。其次,河流流量相對減少,是因為上游地區引水灌溉,入黃河水量減少,輸沙能力減弱,搬運能力減弱,因此,①③正確。輸沙量急劇減小主要是人為原因造成的,和氣候變暖,暴雨強度降低無關;上游地區并沒有削山平地,而且坡面徑流減小也不會導致輸沙量急劇下降。②④錯誤。故選B。

            18.從右圖可以看出,2016年以后黃河下游的輸沙量大幅度減少,是因為三門峽、小浪底、花園口、高村、艾山、利津等水文站修建了水客,水庫可以攔蓄泥沙,中游地區水庫大壩相對較少,因此下游水庫攔截泥沙作用更加明顯,C正確。下游地區相對于中游地區含沙量減少的主要因素是因為人為因素引起的,而非地形的起伏,地形對輸沙量影響不大,A錯誤,流域的面積大,輸沙量也應相對較大,下游地區流域面積大于中游地區,輸沙量應該也大,B錯誤。中游地區水土保持工作較明顯,而非下游地區,D錯誤。故選C。

            (2019·北京卷)2019年1月31日《人民日報》以“4000公里,南菜北運”為標題,講述了一名司機駕車從廣西運輸蔬菜水果至新疆的經歷。本次運輸于1月27日從廣西出發,途經貴州、重慶、四川、陜西、甘肅,1月30日晚到達新疆。據此,回答第9、10題。

            9.本次運輸過程中,該車輛

            A.由季風區進入非季風區B.先后經過內流區和外流區

            C.穿越秦嶺和柴達木盆地D.正午影子的長度保持不變

            10.南菜北運對輸出地的主要影響有

            ①增加農民收入  ②加大保鮮技術投入  ③降低商業網點等級  ④改變城市內部路網結構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9.A  10.A

            【解析】9.根據所學知識,廣西、貴州、重慶、四川、陜西等位于季風氣候區,甘肅大部分地區位于非季風區,因此車輛由季風區進入非季風區,A對;廣西、貴州、重慶、四川、陜西等位于外流區,甘肅大部分地區位于內流區,先后經過內外流區和內流區,B不對;柴達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材料中各省份并未進入柴達木盆地,C不對;從1月27日到1月30日,太陽直射點往北移動,車輛位置也不斷變化,正午影子的長度會有所變化,D不對。故選A。

            10.南菜北運可以擴大市場,增加農民收入,①對;南北方相隔距離較遠,運輸時間較長,必須加大保鮮技術投入,②對;南菜北運使南部的蔬菜銷售范圍更廣,不可能降低商業網點等級,③不對;南菜北運主要對市外交通運輸線要求高,不會改變城市內部路網結構,④不對。故選A。

            【點睛】我國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界線: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內流域和外流域的分界線分兩段,北段大體沿大興安嶺一陰山一賀蘭山一祁連山(東端)一線,南段比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線。

            ★★備考秘籍★★

            區域資源的綜合開發專題在復習時要注意區域開發的核心是利用和治理,利用的是“優勢條件”,治理的是“區域問題”,并且治理是開發和利用的前提和保障。試題多結合區域材料設問,審題并提取有關信息,結合答題模板回答。有時也采取滲透式的考查方式,復習時要注意知識點直接的關聯性,系統性。

            資源的跨區域調配專題通常以示意圖、表格、關聯圖和文字材料的方式提供信息,要求分析不同區域資源跨區域調配的背景,考查資源跨區域調配的意義,多為綜合題,是高考重點考查的內容,難度中等。

            ★★重難點突破★★

            1.區域礦產資源開發

            [考向透析]

            本知識點結合工業的區位因素、可持續發展的階段,綜合分析能源、礦產的開發區位、可持續發展措施及方向,考查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材料解讀能力等;使學生能通過能源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深刻認識其開發利用方向都必須以人地協調為前提。

            [學法指導]

            (1)能源礦產資源開發的分析思路

            ①一般的分析思路

            分析資源的類型和分布→評價資源開發條件→分析存在的問題→分析可持續發展策略

            ②具體的分析內容

            a.能源礦產開發條件評價:資源狀況、市場和交通三個方面。資源能源狀況要看其儲量、開采條件、質量優劣等;市場條件要看本地市場、外地市場等;交通條件要看地理位置和交通建設、能源資源的儲運等方面。注意應從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兩方面進行分析。

            b.開發過程存在的問題分析:在區域能源礦產資源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傳統工業區,大多有過衰落的經歷,其原因大體相同,即產業結構單一,傳統產品成本上升或市場需求量下降,技術落后,設備老化,環境污染嚴重,新技術革命的沖擊等。

            c.開發過程中存在的環境問題:包括開采、儲運、堆放、使用等過程中產生的環境問題。開采過程一般會有地面沉降、資源短缺、植被破壞造成的水土流失或者土地荒漠化等問題,開采后堆放、儲運過程、使用過程等可能會產生大氣、水、固體廢棄物污染等。

            ③資源型地區綜合整治的一般措施。

            a.“兩調”:調整產業結構,調整工業布局。

            b.“一增”:增加科技投入。

            c.“兩改善”:改善環境,改善基礎設施。

            (2)新能源的開發

          高中地理重難點區域資源開發與調配3高中地理重難點區域資源開發與調配4

            2.流域的綜合開發

            [考向透析]

            本知識點考查時主要結合自然地理環境、人文地理環境的不同要素綜合分析流域開發的地理背景,考查地理環境要素的相互制約、相互影響;以區域圖、文字材料、數據統計等為背景材料,考查從河流的上中下游分析流域存在的問題及綜合開發措施,考查學生的提取信息能力、綜合分析能力、區域認知力和人地協調觀等,讓學生深入理解開發利用河流要以人地關系協調為前提。

            [學法指導]

            (1)思維建模

            流域開發的地理條件,主要從流域內的地形、氣候、河流特征、資源狀況、經濟發展、生態環境等方面進行分析,尋找區域開發的優勢和重點、治理方向。

            (2)流域開發、生態建設的基本內容分析

            核心:流域的開發建設一般以河流的利用與治理為核心。

            內容:①綜合性開發

            結合資源條件對流域進行綜合開發,同時對流域的生態環境進行恢復治理。

            ②河流的開發與利用

            在河流的不同河段,開發利用水資源的側重點不同。如我國長江流域的綜合開發,在上游地區重點是水能資源的開發(三峽工程、溪洛渡等)。

            ③流域的產業發展

            農業因地制宜,利用流域內優勢條件發展不同類型的農業。如田納西河流域,中上游丘陵山區,發展林業;下游平原地區發展種植業;利用眾多水庫發展水產養殖業。

            工業要結合流域優勢資源,選擇工業發展類型,形成產業優勢,在此基礎上進行結構優化。如田納西河流域,利用區域水能、煤炭、石油資源豐富的優勢,最先發展電力工業;然后在豐富的電力基礎之上發展高耗能工業;最后對流域工業結構進行調整,大力發展輕工業,使整個流域工業得到健康、可持續發展。

            ④流域的生態環境保護

            針對流域存在的生態環境問題進行治理。如河流上游若存在水土流失,要同時進行水土流失治理,保護生態環境;在中游地區重點是洪澇災害的防治,在下游地區重點是綜合治理環境污染、整治航道。流域其他地區的土地利用要注意因地制宜,發展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

            3.資源的跨區域調配

            [考向透析]

            本專題考查主要圍繞在主要的、影響較大的資源跨區域調配工程如“南水北調”“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引黃入晉”等,探討這些工程的可行性,考查地理環境要素的相互制約、相互影響;通過閱讀材料分析其資源跨區域調配的原因、影響,從而考查學生的人地協調觀,樹立正確的能源資源、促進人地協調發展的觀念。

            [學法指導]

            (1)調配原因:應從調入區和調出區兩方面分析。

            ①調入區:主要分析其常規能源資源較少、社會經濟發展對能源的需求量大的原因。

            ②調出區:主要分析其常規能源較多、社會經濟發展對能源的需求量小的原因。

            (2)能源資源跨區域調配的線路選擇

            ①資源供應:保證穩定、安全。

            ②線路造價:經濟性、合理性。

            ③沿線條件:地形、河流等自然條件和城市分布等社會經濟條件。

            ④工程影響:要盡量避免造成嚴重的生態問題。

            (3)能源資源跨區域調配的意義

            能源的跨區域調配意義主要從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三個方面分析。

            (4)我國的資源能源的跨區域調配工程

          高中地理重難點區域資源開發與調配5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高考預測、志愿填報、錄取分數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點

            盡在"高考網"微信公眾號

          收藏

          京ICP備10033062號-2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備案編號:110108195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高考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2 www.scgzkg.net . All Rights Reserved

          精品人妻无码区在线视频| 人妻丰满AV无码久久不卡| 在线高清无码A.| 亚洲综合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区|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专区影院|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最近免费中文字幕mv电影| 亚洲AV无码成人专区片在线观看 | 亚洲日韩欧美国产中文| 麻豆aⅴ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人妻无码中文久久久久专区| 人妻无码中文久久久久专区| 久久精品亚洲中文字幕无码麻豆| 日韩国产成人无码av毛片|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中文| 精品无码国产自产拍在线观看蜜|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爆乳av中文 | 欧美日韩中文在线| 久久av无码专区亚洲av桃花岛|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无码国产乱人伦偷精品视频| 中文字幕视频免费| 无码人妻少妇久久中文字幕 | 无码GOGO大胆啪啪艺术| 国产中文字幕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亚洲美日韩AV中文字幕无码成人| 99精品人妻无码专区在线视频区| 无码人妻精品中文字幕免费| 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网站| 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 欧美日韩国产中文字幕| 亚洲?V无码成人精品区日韩| 亚洲av福利无码无一区二区| 中文成人久久久久影院免费观看| 日韩中文字幕精品免费一区| 国产免费无码AV片在线观看不卡| 国产台湾无码AV片在线观看| 视频一区中文字幕| 亚洲人成无码www久久久| 国产免费黄色无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