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政治文化生活常見誤區
2020-03-08 16:59:03網絡整理
[誤區1]人們的精神產品源自物質載體。
點撥:人們的精神產品源自社會實踐,并非物質載體。
[誤區2]文化是經濟政治的派生物。
點撥: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經濟、政治所決定,但不能說文化是經濟、政治的派生物。
[誤區3]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已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基礎。
點撥: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但文化不是綜合國力競爭的基礎,綜合國力競爭的基礎是經濟和科技實力。
[誤區4]文化對經濟發展起推動作用。
點撥:不同性質的文化對經濟發展的作用不同,優秀文化對經濟發展起推動作用。
[誤區1]文化決定人們的交往行為和交往方式。
點撥:文化影響人們的交往行為和交往方式。
[誤區2]文化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塑造完美人格。
點撥:優秀文化能夠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塑造完美人格。
[誤區3]文化決定人的價值取向。
點撥:文化影響人們的價值觀,但不能決定其價值取向,決定價值取向的是人們的社會實踐。
[誤區1]民族節日集中展示了本區域文化,是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
點撥:民族節日是一個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但不是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
[誤區2]保護文化遺產根本上在于發掘其經濟價值。
點撥:保護文化遺產實質在于保護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血脈。
[誤區3]文化交流消融了世界文化多樣性。
點撥:文化交流有利于維護世界文化多樣性。
[誤區1]傳統文化是文化發展的根源,必須尊重和認同傳統文化。
點撥:社會實踐是文化發展的根源,傳統文化中有糟粕,不能一味認同。
[誤區2]對待傳統文化要先繼承、后發展。
點撥:文化的繼承與發展是同一個過程的兩個方面,文化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
[誤區3]繁榮我國文化的關鍵是繼承我國的傳統文化。
點撥:繼承傳統文化只是其中一個重要途徑,且繼承傳統文化需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誤區1]民族文化是文化創新的源泉和動力。
點撥: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和動力。
[誤區2]大眾傳媒是實現傳統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
點撥:立足于社會實踐是實現傳統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
[誤區3]實現文化創新要避免出現與過去重復的東西。
點撥:文化創新離不開對傳統文化的批判性繼承。
[誤區1]文化具有鮮明的地域特征,其性質是由地理環境決定的。
點撥:地理環境是文化性質的影響因素,而不是決定性因素,文化由經濟、政治所決定。
[誤區2]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文化發展的力量源泉。
點撥:人民群眾的實踐是中華文化發展的力量源泉。
[誤區3]傳統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結晶。
點撥: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結晶。
[誤區4]中華民族精神具有博大精深和兼收并蓄的特質。
點撥:中華文化具有博大精深和兼收并蓄的特質。
[誤區1]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社會進步的根本動力。
點撥:文化的實質是一種精神力量,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社會進步的精神動力,但不是根本動力。
[誤區2]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的必由之路。
點撥: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必由之路。
[誤區3]建設文化強國,關鍵是樹立高度的文化自信。
點撥:建設文化強國的關鍵是增強全民族的文化創造活力。
[誤區4]堅持文化自信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的方向保證。
點撥:堅持文化自信不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的方向保證。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
[誤區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文化的“體”。
點撥:當代中華文化的“魂”,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文化的“體”則包括國民教育體系、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文化事業和產業體系、文化市場體系以及各種形式的文化產品和服務等。
[誤區2]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我們弘揚中華傳統道德。
點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我們弘揚中華傳統美德。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高考預測、志愿填報、錄取分數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點
盡在"高考網"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