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地理重難點交通運輸建設及影響
來源:網絡整理 2020-03-08 16:05:33
重難點08交通運輸建設及影響
★★重難點解讀★★
從歷年高考題看交通運輸建設考點占的比重較高,特別是交通運輸建設的區位條件的分析以及其產生的影響,更是重中之重。從高考題考查情況看,主要考查的方向是結合中國或者世界上某交通建設案例為材料,案例的選取往往要選取能反映區域地理特征及其變化的建設項目,如京東的管道膠囊快遞配、連接肯尼亞首都內羅畢與馬拉巴的內馬鐵路、大興國際機場的建設、重載鐵路浩吉鐵路等,綜合考查學生的區域認知力、綜合分析能力和人地協調觀?疾榈闹R點主要有交通運輸方式的特點與比較、現代交通運輸的發展趨勢、影響交通運輸線布局的因素、交通線建設的意義等。
★★典例探究★★
。2019年新課標全國卷Ⅰ)下圖示意我國東北某區域鐵路線的分布,該區域鐵路修建的年代較早,近些年幾乎廢棄。據此完成6~8題。
6.該區域鐵路線主要沿
A.等高線分布B.河谷分布C.山脊線分布D.山麓分布
7.該區域修建鐵路主要是為了運輸
A.原木B.農產品C.工業品D.石材
8.近些年來,該區域鐵路幾乎廢棄的主要原因是
A.設施陳舊B.運速太慢C.線路過密D.運輸需求太小
【答案】6.B7.A8.D
【解析】以東北某區域的鐵路修建及運輸為背景,試題開始進入了人文地理與自然地理相結合的考察,同時也考察考生讀圖能力。
6.從圖中信息來看,早期鐵路分布明顯沿河流河谷分布,主要是由于河谷地區地勢平坦,有利于鐵路修建及運營,A對,BCD錯。故選B。
7.圖示地區有海拔1300m以上的山地,圖示地區地勢變化應該是中部較高,河流放射狀流向四周,該地區平原面積較小,圖示地區不是平原的主體部分,農產品運量較小,B錯誤;該區域鐵路建設目的主要是為了運輸原木,因為東北地區是我國三大林區之一,林木資源豐富,人口較少,本地需求量小,主要向外運輸,A正確;圖示區域位于長白山地區,東北地區的工業主要集中在遼中南地區,該區域工業品運輸量小,C錯誤;東北地區主要的山地是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森林資源廣布,平地土層深厚肥沃,石材資源較少,應不是運輸主要對象,D錯誤。故選A。
8.讀圖,結合上題分析,鐵路的修建主要是為了運輸原木。而經過多年的砍伐,林木蓄積量減少以及近年來,我國環保力度的加大,對于森林的開采和砍伐進入嚴格限制階段,原木生產量減少,所以導致鐵路廢棄,D對。近年來我國鐵路建設飛速發展,設施及運速慢等問題均可以進行技術改造,并非是鐵路廢棄的原因,AB錯。鐵路密度大小主要取決于經濟發展的需求,其廢棄原因與密度大小無關,C錯誤;故選D。
。2019年新課標全國卷3)我國某公路長500多千米,南北貫穿了多冰川的山脈,并跨越了多條河流。公路南端海拔約1070米,為山前洪積平原上的綠洲。該公路山區段每年9月底至次年5月底封路禁行。據此完成9~11題。
9.該公路位于
A.吉林B.內蒙古C.西藏D.新疆
10.該公路山區段定期封路禁行主要是因為
A.洪水頻發B.路面積雪嚴重C.泥石流多發D.路面凍融沉降
11.該公路北端海拔約750米,其所處的自然帶是
A.針葉林帶B.山地草原帶C.高寒草甸帶D.灌叢荒漠帶
【答案】9.D10.B11.D
【解析】該組題以我國新疆獨庫公路為背景,考查影響公路運輸線的地理位置,沿線的自然景觀特征,自然帶的分布規律,線路布局的區位因素,公路的科學使用與管理等。試題緊密結合地理學科內容與社會實際生活的聯系。
9.讀材料可知,材料中“公路南北貫穿了多冰川的山脈”,“公路南端為山前洪積平原上的綠洲”,說明該地氣候干旱且山脈有冰川分布,排除AB;“公路南端海拔約1070米”,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多米,排除公路位于西藏,C錯誤,新疆地區符合材料中的“綠洲”與“多冰川的山脈”條件,D正確。故選D。
10.由上題分析可知,該公路位于我國新疆,結合材料“該公路山區段每年9月底至次年5月底封路禁行”,說明該公路禁行時段是該地一年中的低溫時段,故路面積雪嚴重,B正確;該時段新疆處于冬季,氣溫低,不會在此時段出現路面凍融沉降,D錯誤;此時段積雪冰川難以融化,地處內陸,降水稀少,故洪水頻發、泥石流多發不合實際,A、C錯誤。故選B。
11.由第9題分析可知,該公路位于我國新疆。結合材料與題干,公路長500多千米,南端海拔約1070米,南北貫穿了多冰川的山脈,北端海拔約750米,說明公路南北兩端海拔較低,中間穿越橫亙在新疆中部的天山山脈,溝通了南疆與北疆。公路北端海拔約750米,其應位于北疆,地處天山北坡、準噶爾盆地南緣的位置,氣候干旱,降水稀少,故其所處的自然帶是灌叢荒漠帶,D正確;針葉林帶應位于天山北坡降水豐富的山腰地帶,海拔較高,A錯誤;山地草原帶與高寒草甸帶分布的位置海拔更高,B、C錯誤。故選D。
★★備考秘籍★★
根據考綱和考情分析,對本專題的復習主要集中在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產生的影響等方面。要求通過對貨物的性質、數量、運輸距離、時效以及交通運輸方式的特點,選擇合理的運輸方式,能夠從多個維度對地理事物和現象進行分析;通過對交通運輸線、點的區位分析,建立人地協調觀,正確認識地理環境對交通運輸的影響,以及交通運輸對地理環境的影響。通過對典型案例中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變化的分析,說明交通對聚落和商業網點布局的影響等,并要涉及到交通發展對城市環境的影響。平時復習中,可以通過典型案例建立思維方式,然后再根據材料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重難點突破★★
1.交通運輸線、點建設的區位因素及產生的影響
[考向透析]
對交通運輸線、點的區位因素的考查重點在對某區域交通運輸線或者點的建設的區位條件分析,考查方式有文字材料、景觀圖等為載體,考查人們在工程建設方面對地理環境的適應與改變。考查題目更多地涉及到自然地理因素對工程建設的限制作用或者有利條件分析,從而反映出科技在工程建設中的作用。交通運輸線、點建設產生的影響主要是要求能從整體性角度分析交通和經濟、社會、生態等要素之間的關系,平時復習時注意對區域特征的把握和對材料信息的解讀。
[學法指導]
。1)掌握五種主要的交通運輸方式的特點
特別注意:隨著科技和經濟的發展,交通運輸方式的種類越來越多,其向著大型化、高速化和網絡化的方向發展,因此某些交通運輸方式的特點也發生變化,如高速鐵路與傳統鐵路運輸不同,其速度快、運量大,目前以客運為主,在一定的距離范圍內與航空運輸產生市場競爭。
(2)理解影響交通運輸線、點的區位因素
①影響交通運輸線建設的區位條件
自然條件為限制條件,影響工程的造價和難度、工期等。一般選擇平原地區、穩定地質條件、河網稀疏地區,這些地方造價低,運營安全。山丘地區地勢起伏大,施工難度、工程量大,造價高;山區“之”字形線路營運里程長、成本高;在沼澤地、凍土層及河網稠密區建設交通線,技術要求高,橋涵長度大。另外,青藏高原高寒缺氧,酷熱的干旱區,多雨的濕潤區,跨海大橋建設中的復雜的海洋氣象條件及氣象災害等均不利于線路建設。
經濟水平、社會發展為決定因素;技術水平可以降低自然條件對線、點建設的影響,為保證條件。
、谟绊懡煌ㄟ\輸點建設的區位條件
港口:河港要布局在河寬水深,位于或靠近城市,陸路交通便利的地方;海港要布局在背風、避浪、水深的海灣,與其他交通運輸系統有方便聯系的地方。
汽車站:城市交通干線兩側,與市區干道系統和其他對外交通有方便、直接聯系的地點。
航空港:地形平坦開闊,有利于跑道建設及飛機起飛;坡度適當,以利于排水;良好的地質條件,以保證地基穩定;跑道沿盛行風的方向修建,有利于飛機逆風起降;不應布局在霧日和低云較多的盆地和低地;航空港噪音較大,應與城市有一段距離,并與快速交通干線連接。
(3)交通運輸線、點建設產生的影響
對于重大交通線建設意義、影響類問題,一般要從交通、經濟、社會等方面進行分析。
①對交通的影響
縮短兩地之間的距離,節約運輸時間;完善交通運輸網,緩解區域間交通運輸壓力。
②區域經濟的影響
一是交通線對起點的影響;二是對終點的影響;三是對所經過地區的影響。即促進起點、終點和沿線經濟的發展,促進沿線地區資源開發和物資輸出,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促進經濟發展等;促進區域間經濟協作,促進區域基礎設施的建設、促進相關產業的發展等。
③對社會的影響
促進區域間文化的交流,促進區域間社會的分工;增加收入,擴大就業,提高生活水平,促進社會穩定;加強民族團結,促進民族融合;鞏固國防等。
。4)交通運輸線、點建設分析技巧
、傩枨罅看笮。簩こ趟诘氐牡乩砦恢、人口、城市、資源、經濟發展水平、技術條件等進行分析;對原有的交通運輸方式狀況進行分析。
、诠こ塘看笮。鹤匀粭l件(地形、氣候、水文、地質條件等);修建的長度或者寬度;原有交通運輸方式狀況;現有的技術水平;沿線附近的生態環境狀況等
2.交通運輸方式變化產生的影響
[考向透析]
本知識點要求理解交通運輸條件的變化對城市、聚落發展的重要性。試題往往和社會熱點密切結合,通過熱點圖表資料,結合現實生活中的案例,分析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的變化對聚落空間形態的影響。
[學法指導]
、俳煌ū憷帪榫勐湫纬傻膮^位因素之一。交通線可以影響聚落的位置選擇、影響聚落的形態。聚落往往沿著交通線延伸,交通線往往會成為聚落的發展軸。水運對聚落的影響表現在:城市興起于河岸渡口、航道交匯處、河流入海口位置;聚落沿河流帶狀發展。
、诮煌ū憷幰装l展為商業中心。城市交通最便利處形成商業中心,為市場最優原則;大型超市或者批發市場出現在城市的環路邊緣或者市區邊緣的高速公路沿線,為交通最優原則。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高考預測、志愿填報、錄取分數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點
盡在"高考網"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