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北京新高考首次適應性測試新題型揭秘微寫作考現代詩
2020-03-05 11:27:37網絡整理
北京市新高考首次適應性測試開考,5萬余名高三考生“居家”統測。今年新高考涉及的新題型也逐一“亮相”,數學試卷首次不分文理科,所有考生同答一張卷。
4日,適應性測試的最后一門“統考”科目英語于15時至16時40分舉行。隨后考生們將進入“選考”環節,按照各自選擇的科目參加測試。4月上旬,本市還將進行全市統一的模擬高招志愿填報。
微寫作考察更趨專業化
今年,本市首次實施新高考,不少考生和教師都希望通過測試摸摸新高考的“脈”。
新意,大多體現在細節上。首科語文考試,微寫作中竟有一道題是“以‘根’為題寫現代詩”。北京高考語文研究與輔導專家、精華學校高考語文主講教師王丹寧說,以前多是要求學生寫小詩,沒有明確古詩還是現代詩。測試考的這道題要求很細致,要求考生托物言志。
大作文題,還是二選一,考生可選擇以《春節》為題寫記敘文,也可以根據“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寫一篇議論文。
王丹寧認為,此次測試中的材料作文材料很短,這是北京未來考察材料作文一個明確的方向。“如果是六七百字的材料,大家覺得讀起來很費勁,也許直接會選擇第二道題。材料字數少,則多會選擇古文,此次選擇《三字經》,短短12個字,引發考生作文。”
另外,專家認為此次測試多文本閱讀和文言文閱讀難度略有下降;微寫作考察更趨專業化。這些特點值得考生進一步關注。
考查內容理科減文科增
新高考不分文理,數學科目,所有考生首次統一試題。與以往高考題相比,此次測試數學試題的總題量從原來20道題(包括8道選擇、6道填空、6道解答題)變為21道題(包括10道選擇、5道填空、6道解答題)。
專家認為,今年高考第一次文理不分科,從數學主干知識的考查上看相對于之前的理科生來說,考查內容有所減少,對于文科生來說,考查內容有所增加。例如原來理科要求學的分布列、期望等內容,文科之前是不學的,但現在對該部分考查內容有所要求。
另外,數學測試卷中出現開放式設問、創新式的題目。精華學校鼎級班高中數學組教研組長郭麗梅認為,這次測試的數學試題整體難度穩定,考查能力以及學科核心素養方面沒有改變。同時,考試突出對考生臨場應變,解決問題等能力的考查。
考試后,不少考生表示,數學卷難度不大,只有個別題在作答時會遇到困難。但整體感覺比往年高考題簡單。
閱卷“不見面”判分“齊步走”
這兩天是“6選3”選考科目,即考生要從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6門科目中選擇3門科目進行考試。這算是今年新高考的新增項目。
一所中學地理老師分析,和以往文綜、理綜考試相比,選考一定程度上“延長”了考試時間。比如原本文綜考試,一張試卷融合地理、歷史和政治三科內容,考試時間為150分鐘。今年這些科目變為單科選考科目,每科作答時間變成了90分鐘。
對教師也有新挑戰——閱卷時要盡可能做到“不見面”閱卷,但判分標準要“齊步走”。北京教育考試院將指導各區統一評分標準,細化評分細則,各區統一組織或由各學校進行試卷評閱。評卷后全市統一匯總各區考生成績。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高考預測、志愿填報、錄取分數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點
盡在"高考網"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