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學學習技巧
2020-03-04 09:32:05高考網整理
沒有好的高一,必然沒有好的高考;沒有高一的危機感和緊迫感,就沒有高三的從容自信!
1、新課階段:系統整理!系統!系統!
化學和物理不同,其中包含的知識性的考點是非常多的,我認為化學要考高分主要還是要靠熟練掌握和調動學過的知識,從而達到快速做題的目的。于是,我特別倡議在學習新課的階段對知識進行系統的整理。究竟怎么樣的整理算是系統呢?我用自己的筆記舉個例子:
系統性:統一化,便于提取
左圖是我的有機化學筆記,對于每一類有機物,我都會把課本上的知識點打散整合成我規劃出的幾個模塊,依次記下:
· 制取方法
· 物理性質
· 化學性質(通過各種化學反應體現)
· 取代反應
· 氧化反應
· 消去反應,酯化反應 etc.
· 應用
但是!筆記的靈魂部分永遠是框架外的自己通過錯題補充的細節!以左圖為例,物理性質中括號里我特意寫出“新戊烷氣態”,顯然是用來判斷考試中類似“碳原子數大于等于5的烷烴常溫下為液態或氣態”的錯誤選項的。
當然,無機部分則是按照不同元素進行展開,和有機完全類似。我自己在學新課的時候選擇課前做教輔(重難點五三什么的都可以,自己定一本堅持做),上課則是劃重點,課后進行整理。課前做教輔有一個好處就是先摸清楚題目的側重點和導向,再結合老師上課時的講解便可以確定重點(自己整理好后可以打上星標)
化學筆記想要做完整非常費時間,但是如果在新課階段就起步跟上進度的話益處非常大,做完題目以后的糾錯也可以選擇直接在自己的筆記上補充,后期的學習效率能提高不少。我本人當時就是有機筆記完工但無機部分因為怠懶了一拖再拖,最后幾次模考的扣分基本來自于無機和實驗部分。
2、實驗題:把自己的盲點“多合一”
實驗題,考來考去無非就是考制取、提純等流程或者對某個問題的探究。每次不過是換了幾種物質、幾個基團,方程式也長得有些區別,但實驗的原理和本質常常是相同的。所以實驗題復習的正確打開方式,不是見著一道新題就貼到本子上,把解析抄在一邊;而是把常考的要點分成幾類,把題目拆解開重新組合到這些要點下,把自己的盲點“多合一”。
和物理一樣,化學實驗的要點主要包括的也是原理和細節。但不同的是,物理的實驗有限,只要按照學過的順序一個個整理就可以(參見上期的分享),化學則需要把實驗拆解得更具體。比方說,制取不同的物質,其中都有一個步驟是蒸餾提純,器材也一樣,那么完全可以把同類流程考到的要點整合在一張圖的旁邊,得到包含自己盲點的“細節速記圖”。
而實驗的原理,同樣可以依托這些拆解的過程記憶,比如在關于蒸餾提純的筆記旁邊寫類似“乙醇蒸餾除水需加生石灰,原理為……”的補充。把原理相關的內容分不同物質、不同實驗記在通用的流程邊上,才能更好地把握化學實驗的共性與個性,在遇到沒見過的實驗時也不會慌亂。
3、考前的最后一周:書本還有什么用?
有好多同學到了臨近選考的最后一段時間,就開始瘋狂刷各地的模擬卷,一張又一張,不知疲倦,效果卻不太好,分數也始終徘徊在一個區間內。而等到最后幾天,才開始翻開自己厚厚的筆記,最終因為時間不夠、自己也比較焦慮而看不進去,最后往往是挑了一些看看,因此面對考試時也信心不足。
我建議大家在沖刺復習的階段還是要利用好自己的筆記,爭取在還剩最后一周之前完整地復習一遍到兩遍自己的筆記。而在只剩最后短短一周的時候,無法再看一遍的時候,也不必盲目刷題增強自己的安全感,而是給自己定下一個做模擬卷的頻率并嚴格遵守,不能多也不能少。多出來的時間用來干什么呢?我當時的做法是,給自己做一份考前“細節難點易錯點tips合輯”。具體的做法是怎么樣的呢?因為這時候再像之前說的那樣往筆記里補要點已經是沒有用了(筆記此時已經不會再完整復習了),所以可以直接拿一些活頁紙、白紙,翻開書本一頁頁仔細看,碰到自己感覺陌生的知識點就抄上去,并且可以對照自己的筆記強化記憶。在考前的一周,我總共用掉了3張A3紙,分別用來記實驗、方程式、其他tips。選考前的最后一個晚上,看著這些整理,心里覺得非常踏實:自己已經做了能做的,只要放平心態,努力發揮就可以啦!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高考預測、志愿填報、錄取分數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點
盡在"高考網"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