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不延期,2020高考各科命題有哪些變化?(2)
2020-02-27 21:42:02網絡整理
考生應掌握《英語課程標準》中英語語音、詞匯、語法、語篇、語用知識內容要求以及文化知識內容要求所列的相關項目,還應掌握《英語課程標準》所列的相關詞匯和語法項目。
考向4:高考英語的所有命題素材(選取篇章材料,設計任務情境,搭建貼近生活實際和教學內容的考查載體)都離不開三大主題語境
包括人與自我、人與社會、人與自然。
考向5:高考英語命題突出實用性
在真實的英語學習與跨文化交際情境中,經常需要綜合使用多項語言技能,例如:口頭交流需要同時使用聽和說的技能,回復信函時首先要讀懂來信的內容。
學習英語的關鍵在于應用,高考突出考查考生使用英語從事日常交際、學習和思辨活動,達到交際目的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通過試題設計引導考生積極參與跨文化交流、學習和思辨活動,積累中外文化知識、掌握多種思維方式,在跨文化的互動與融合中形成一定的創新意識和能力。
物理
考向1:物理考試要求
學生正確認識物理學發展的歷史、現狀和未來,培養振興中華的使命感;關心國內外科技發展的最新成果,拓展科學視野,提高對科學的興趣以及將科學服務于人類的意識。
考向2:物理科的學科素養
包括物理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科學態度與責任?茖W思維包括模型建構、科學推理、科學論證、質疑創新等要素;科學探究包括問題、證據、解釋、交流等要素。
考向3:物理科考試提出
理解能力、推理論證能力、模型建構能力、實驗探究能力、創新能力5種關鍵能力。
考向4:高考物理的必備知識
是由物理科的基本事實、基本概念、基本規律、基本方法組成的學科基礎知識體系,包括《物理課程標準》規定的必修和選擇性必修的內容。不懂高考知識點必考知識點體系的可以去找衡水中學內部用的名校周考試題匯編這套書,網上不知道有沒有賣,沒有的話可以買類似的,搜高考必刷知識點。
考向5:高考物理的所有命題素材都離不開兩個情境
生活實踐問題情境主要包括3個方面的內容:-是與大自然中物理相關的現象,如彩虹、日食等;二是與生產生活緊密聯系的物理問題,如與體育運動相關的情境(乒乓球、籃球、滑雪)等;三是科技前沿,如國家重大科技工程(載人航天與探月工程、大飛機、北斗導航系統)等。
學習探索問題情境主要包括3個方面的內容:
·一是物理學史問題情境。
·通過考查學生對物理概念和規律的產生和發展過程、物理學家探索發現物理概念和規律的過程、研究方法等內容的了解,鑒別考生掌握物理概念和規律的程度,反映考生的科學素養水平;
·二是課程標準和教材中的典型問題情境引導教學遵循課程標準,回歸課堂教材。
·三是科學探究的問題情境,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化學
考向1:通過考查學生對我國古代的陶瓷制造、火藥使用、傳統中藥等古代科技文明和近現代化學領域重大科研成果的了解,展示中華優秀科技成果對人類發展和社會進步的貢獻,激發學生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弘揚愛國主義情懷。更重要的是展示化學在新理論的創立、新材料的研制、新藥物的合成、新能源的開發等方面的巨大成果。
考向2:高考化學考查的核心素養包括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科學態度與社會責任5個方面。
考向3:高考化學的關鍵能力包括理解與辨析能力、分析與推測能力、歸納與論證能力、探究與創新能力。
考向4:高考化學必備知識主要包括《化學課程標準》必修課程和選擇性必修課程的內容。具體為化學語言與概念、物質結構與性質、反應變化與規律、物質轉化與應用、實驗原理與方法。
·化學語言與概念包括的元素符號和方程式等,內容是學習化學的關鍵要素,涵蓋了初中化學的內容。
·實驗原理與方法包括化學品安全使用標識,實驗室一般事故的預防和處理方法,常用儀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化學實驗的基本操作,物質的檢驗、分離和提純,實驗數據的處理與分析等。
·反應變化與規律包括電解質溶液、電化學、熱力學、動力學等方面的知識。
·物質結構與性質包括原子結構、分子結構和晶體結構,重點是物質結構和性質之間的關系。
·物質轉化與應用包括典型無機物的性質、系列有機物的性質及轉化關系。
考向5:高考化學的所有命題素材都離不開以下情境
·日常生活情境根據功能劃分為食物營養、合成藥物、常見材料和能量轉化設備。
·生產環保情境從物質來源的方式或工業目的可以分為↓自然資源利用、生產條件優化、廢物回收利用和毒害物質處理。.
·學術探索情境為公開刊物上的最新化學學科前沿成果。學術探索情境包括最新合成方法、新穎功能物質和新型催化技術。
·最新合成方法是指對于已經可以制備的化合物采用新方法或新技術進行合成,對應的物質多數是有機物,其基本特征是綠色、經濟、高選擇性,而且更加高效和環境友好。
·新穎功能物質,主要是指新型復合材料或新型催化劑的結構,該情境主要考查物質結構與性質。
·對于某些已經工業化的化學反應,采用新型的催化技術可提高轉化效率、降低生產成本,主要考查推理反應過程的能量變化、判斷反應歷程和機理以及反應的轉化率等。
·化學史料情境指在試題中展現已有理論或成果使用的儀器、方法和研究數據,試題情境最好取材于真實的文獻資料、生產生活實際,要有豐富的數據作為支撐。
生物
考向1:高考生物科考查的學科素養
主要包括知識與觀念、科學思維、探究與創新、責任與擔當4個方面。知識與觀念要求學生在深入理解生物學知識的基礎上,形成對生命現象及其活動規律的認識和觀念,包括系統觀,物質、能量和信息觀,結構與功能觀,穩態與調節觀,適應與進化觀,生態觀等。
科學思維是基于事實的抽象和概括過程,是基于事實、證據,運用科學推理的方法對不同觀點提出質疑、批判,進而提出創造性見解的能力和品格。
探究與創新是實踐探索素養方面的體現。探究是指在觀察和實驗的基礎上提出生物學問題、形成猜想并作出假設、設計實驗或制定方案、進行實驗或完成方案、得出結論的過程,還包括對特定的生物學現象或事實,進行觀察、提問、討論和交流的過程。創新是指能針對生物學現象與事實發現新的問題、提出新的解釋或作進一步探究的能力,還包括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新思維、新方法。
責任與擔當是指基于生物學的認識,具有尊重生命、熱愛生命、健康生活、關愛他人、保護環境等責任意識,也包括積極參與個人與社會事務的討論,作出理性的解釋和判斷。
考向2:高考生物科關鍵能力
包括理解能力、實驗探究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創新能力。
理解能力要求能夠從生物學視角獲取關鍵信息、解釋生物學現象、解決生物學問題,能夠用科學準確的語言或圖表等形式進行表達。
實驗探究能力要具備實驗探究能力,即在對所學實驗的實踐和學習后,能夠對相關生物學問題進行科學探究,如分析問題、設計實驗、預測結果并得出結論或作出解釋,掌握科學探究的整個流程。
解決問題能力要求能夠運用生物學知識解釋或解決與生物學相關的生活生產實踐等情境中的問題。創新能力要求根據生活生產實踐等情境中的問題,能夠運用知識、經驗、獲取的相應信息,提出新解釋、新方法、新思路或得出新結論;或者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能夠依據新證據得出新的結論或提出新的觀點。
考向3:高考生物科必備知識包括《生物課程標準》規定的必修內容(分子與細胞、遺傳與進化)和選擇性必修內容(穩態與調節、生物與環境、生物技術與工程)。
考向4:從高考生物命題特點突出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和創新性4個維度。
基礎性要求考生:用生物學概念、原理、規律、方法等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對相關的生物學問題作出解釋或進行推理、判斷;理解所學實驗的原理和方法,能對現象和結果進行合理的解釋,并能運用這些實驗所涉及的原理和方法解決相關問題。對必備知識、理解能力層級的考查體現基礎性。
綜合性要求考生在給定條件下,綜合運用生物學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解決與生命科學相關的問題;能夠關注分子、細胞、器官、系統與機體之間的關系,動物、植物、微生物等不同類群生物之間的關系,機體與外界環境的關系,尤其是人與其他生物及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并能據此對生命現象進行解釋或探究。對必備知識、理解能力、實驗與探究能力的考查可體現綜合性;此外,綜合性考查要求的體現,既有學科內容的綜合性,也有問題情境的復雜性。
應用性引導考生自覺地從生物學視角思考生活中的問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生產實踐及科學探究等情境中的問題。例如:依據艾滋病病毒致病的機理對艾滋病進行預防,利用遺傳學理論或基因工程技術培育抗病抗倒伏的作物品種,以解決農業生產中的有關問題;面對新的任務情境(如實驗情境),能夠借鑒、應用科學家的研究思路、方法,提出解決方案(如簡要寫出實驗思路、預期結果和結論)
創新性要求考生能在新穎的情境中積極思考,完成探究性或開放性的任務;能結合所學的生物學知識,對生物學現象作出新解釋;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能夠依據新證據得出新的結論或提出新的觀點;能夠綜合運用批判性思維和
創新思維等方法,創造性地提出解決生活生產實踐及科學探究中實際問題的新思路、新方法。
考向5:高考生物的所有命題素材都離不開三個情境
生活、學習和實踐情境,是指學生日常生活中或社會實踐中常見的生物學相關現象或問題。
例如:
·光能通過綠色植物轉化為支撐生命活動所需的化學能;
·設施農業、施肥、澆水等栽培措施與植物生長發育、產量的關系;
·細胞、染色體、DNA模型構建;
·物理或化學因素導致的生物變異;
·生物個體的來源和延續;
·不同疾病(含遺傳病)的表現和可能的病因;
·勞動或運動時對機體水分、鹽分的調節;
·動物機體遇到刺激后的反射;
·營養物質、激素、抗生素等物質與人體健康的關系;
·動植物的結構與功能的關系;
·生態系統中的動植物種類、分布和調查方法等。
科學實驗和科學探究情境主要來自于真實的生物學研究的內容以及由這些內容進行知識遷移設定的情境或提出的問題。
例如:
·根據植物細胞質壁分離的探究實驗,提出實驗材料的替代、實驗結果分析等新情境;
·對于影響酶活性的因素進行探究,并應用于指導生產實.踐;
·根據細菌轉化證明DNA是遺傳物質的實驗,建立其與現代基因工程概念的關聯;
·根據遺傳學普適性規律,對生產實踐中的特定品種需求提出研究方案;
·對于動植物的性狀作出預測,對某些人類遺傳病的發病作出預判,對其預防提出合理的建議;
·根據“群落演替”的一般規律,對生態修復提出合理建議。
生命科學史情境含有豐富的生物學知識、生物學研究思路方法以及獨特的社會價值。
例如:
·DNA雙螺旋的發現使生物學研究進入分子生物學時代,
·在認識自然的歷程中邁出重要的一步;
·基因工程的建立實現定向改造生物學特性的目標,可通過DNA重組和定向編輯技術使生物體獲得新的遺傳特性,提高生物技術在農業生產、生物醫藥中的工作效率。
歷史
考向1:高考考查歷史科學科素養
包括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理解、歷史解釋、歷史價值觀6個方面。與答題密切相關的有以下3個史料實證素養考查學生整理和辨析史料,鑒別史料作者的意圖與目的,區分不同史料的價值,分析與整合史料的有效內容和價值,運用可靠史料論證問題,對歷史形成正確、客觀的理解;利用不同類型的史料,對所探究的問題進行互證。
歷史理解素養考查學生概述歷史事物,提煉歷史敘述的要點,了解歷史文本中歷史事件、現象或人物的相互關系,知道歷史文本與作者的關系,了解歷史文本所述歷史事物與其所處特定歷史環境的關系。
歷史解釋素養考查學生依據正確的歷史觀和認知方法,對歷史現象及各種關聯進行客觀敘述;利用已有認知知識,對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過程、歷史敘述、歷史觀點及史料進行分析論證;分辨不同的歷史解釋,說明導致這些不同解釋的原因并加以評析;獨立探究歷史問題,驗證以往的說法或提出新的解釋。
考向2:歷史高考要求考生必須掌握的知識可以分為四大塊
中外歷史綱要、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經濟與社會生活、文化交流與傳播分別體現在在必修課和選擇性必修課中。
例如
·在政治體制部分,必修課內容有我國不同歷史時期政治制度的內容、特點等,選擇性必修課內容有政治體制各主要類型的產生和演變過程,歷史科考試將這些內容有機整合,組成完整的政治體制系列知識。
考向3:歷史高考的所有命題素材都離不開四個情境
·學習情境,指在歷史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包括史料、圖表、歷史敘述、史論等問題;
·生活情境,指在現實生活中遇到的與歷史有關的問題,包括長輩的回憶、影視劇、名勝古跡中的問題等;
·社會情境,指對社會問題的歷史考察,包括社會風俗的來源、國際爭端中的歷史背景問題等;
·學術情境,指歷史學術研究中的問題,包括歷史學家對某一歷史問題有多種看法等。
考向4:試題情境的各種類型既可以各自獨立呈現,也可以復合呈現,具有綜合性特點。又可分為簡單情境、綜合情境和復雜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