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政治復習中5個常用的復習策略(2)
2020-02-27 17:34:46高考網整理
四、時政積累
政治科考試的最大特點是和當年的時政結合緊密。因此“兩耳不聞天下事,一心只背政治書”的做法無疑也是錯誤的。所以,我們要在平時注意積累時政。步驟有兩個:
1、在平時注意把當月的重點時政記錄下來,并作一歸類。可以分為政治類、經濟類、文化類、科技類、體育類等,特別要注意各個領域內的重大時政。
2、在積累時政的過程中,把其與課本的復習相結合,學會自己命題。這一步要求考生多角度、多方面去分析時政,用所學的知識自己跟自己提問,同時要注意平時考試中知識點和時政的結合角度。
五、重視月考,掌握答題技巧
在一輪復習過程中,我們要經歷多次考試,無論每一次考試結果如何,你都要迅速調整狀態,及時總結自己失分的原因,并將其化做自己進步的動力,你要知道在高考前的每一次考試都只是檢測,即是不斷讓你自己所學知識查缺補漏的過程,不代表結果。
1、答好主觀性政治題的一般要求:
(1)字跡要端正、清楚,語言規范,盡量用政治(課)術語。
(2)要有層次,分好自然段,切忌答題不分段,留太多空白或將答案擠在答卷中間。
(3)答題必須遵循的一般步驟:
先審題,讀清題意要求;思考題目與事件(例)之間的內在聯系;題目或事例所包含的有關原理及內容;對材料或事例進行分析(包括正確的依據、實行的必要性、重要性;錯誤的依據、危害等。
在圍繞反面的認識或做法時一般可采用的語句有:“我們要反對……克服……”、“在認識(理論、思想)上,分清……,在實踐中克服……”、“不堅持……就會造成……危害”、“這題的錯誤在于它沒有說明……沒有分清……沒有看到……”、“在實踐中會帶來(導致、造成、影響)……”“題中提到的現象是暫時的,表面的”等等)。
2、我們失分在什么地方?:
①審題不仔細;
②書寫不規范;
③思維不靈活;
④表達不清楚;
⑤基礎不扎實;
⑥答題抓不住要點,不能規范使用學科專業術語。
這六大失分因素,主要體現在主觀性試題中,從能力角度看,集中表現為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差。
因此,在復習中要努力強化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的訓練。思維能力的訓練,主要是審題的訓練,包括審材料和審設問。在平時的練習中,一定要養成動筆答題前反復研讀試題設問限定的習慣;杜絕一瞄試題就動筆、憑感覺答題的隨意作風。在表達方面要有層次性、邏輯性和條理性,答案要要點化,要點藥清晰化,答案語言要力求準確、精練、不拉雜。
要看清自己的優質和劣勢,調整思路和心態,配合本樣的復習進度,合理而科學地安排自己的課外時間,扎扎實實地做好第一復習。復習的方法很多,但是考生一定要結合實際制定出適合自己的復習計劃,才能真正取得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