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每日一題:尋覓社會的真諦
2020-02-24 19:15:31網絡整理
一、“狂”做真題
1.(2019·浙江4月)據秦簡牘《日書》記載,秦人建造房屋時會盡量避開農忙時節,房屋的主體建筑“寓”和附屬建筑廡、小內、圈、圖、屏等都與農牧業生產有關。這說明()
、倜艿闹饕矫嬷渲我矫
、谏鐣庾R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
、凵鐣嬖诘淖兓瘺Q定社會意識的變化
④生產方式決定社會的性質和面貌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2018·新課標全國卷Ⅰ)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緊密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和實踐要求,以全新的視野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時代課題,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表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①源于理論研究和理論斗爭②是時代變化和社會發展的產物
、凼菍嵺`創新和理論創新的結晶④完成了對新時代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認識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2018·新課標全國卷Ⅲ)習近平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在人類思想史上,沒有一種思想理論像馬克思主義那樣對人類產生了如此廣泛而深刻的影響。馬克思主義極大推進了人類文明進程,至今依然是具有重大國際影響的思想體系和話語體系。馬克思主義對人類文明發展的深遠影響,來自于它()
、俅砹俗顝V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趯ξ磥砝硐肷鐣臉嬒肱c設計
③提供了解決社會問題的現成答案
④是揭示人類社會發展一般規律的客觀真理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2018·江蘇卷)2018年4月,習近平主席在博鰲亞洲論壇開幕式演講中指出,“中國40年改革開放給人們提供了許多彌足珍貴的啟示,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振興,就必須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這段講話蘊含的哲理是()
A.必須尊重社會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
B.必須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
C.上層建筑必須適合經濟基礎的狀況
D.生產力是最革命最活躍的因素
5.(2018·天津卷)“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這是黨中央根據國際國內環境變化,特別是我國發展條件和發展階段變化做出的重大判斷。基于這一判斷,黨中央進行重大戰略部署,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對于引領我國經濟向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上述材料表明()
①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②先進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發展起推動作用
、蹆r值選擇是價值判斷的基礎
、苌鐣洕陌l展取決于生產關系的調整
A.②④B.①②C.③④D.①③
6.(2018·海南卷)2018年4月13日,習近平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海南要牢固樹立和全面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上先行一步,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作出表率,這一論述包含的哲學道理有()
、偕鐣庾R的變革往往是社會變革的先導
、谙冗M的社會意識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動力
③社會意識的變化與社會存在的變化具有同步性
、苌鐣嬖谂c社會意識相互融合,沒有確定的界限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2017·新課標全國卷Ⅲ)“爆竹聲中一歲除”是傳承千百年的中國春節習俗,然而2017年春節期,許多人選擇少放甚至不放煙花爆竹,北京、上海等許多城市的煙花爆竹燃放量較往年大幅減少,空氣質量明顯改善。在從“放”到“少放”或“不放”的變化中,人們的環保意識不斷增強。綠色環保過春節正成為“新年俗”。年俗的這種變化表明
。ǎ偕鐣庾R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自主變化的
、谏鐣庾R可以先于社會存在而變化
、凵鐣庾R的變化總是滯后于社會存在的變化
④社會意識的變化歸根到底是社會存在變化的反映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2017·江蘇卷)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左江花山巖畫文化景觀”是世界上迄今發現的畫面最大、圖像數量最多的涂繪類巖畫。花山巖畫主要描繪了各式各樣的人物和劍、鐘、銅鼓等器物,以及日月星辰等天體圖形,記錄了古代先民的社會生產和社會生活。材料表明()
A.生產方式制約社會發展進程B.生產關系是對生產力的反映
C.上層建筑反作用于經濟基礎D.社會意識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
二、“狂”做好題
9.2019年1月1日,新修訂的《農村土地承包法》生效。通過修改,一些早就落后于農民實踐,阻礙農村發展的條款從法律中刪除,對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掇r村土地承包法》修改的依據是()
①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作用
、谏a力一定要適應生產關系的發展要求
③社會意識總是落后于社會存在的發展
、苌蠈咏ㄖㄒm應經濟基礎發展的需要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0.為了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積極促進外商投資,保護外商投資合法權益,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2019年3月15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這體現了()
、偕鐣嬖诤蜕鐣庾R的關系
、谏蠈咏ㄖm應經濟基礎的規律
、凵a關系適應生產力水平的規律
、苌鐣l展的總趨勢是曲折的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1.2019年3月15日全國人大表決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規定:國家支持企業發展的各項政策同等適用于外商投資企業,外商投資企業平等參與標準化工作和政府采購活動。上述規定蘊含的道理有()
、“兩點論”與“重點論”相結合
②生產方式是社會存在發展的基礎
、凵a關系要適應生產力發展狀況
、芙鉀Q社會基本矛盾推動社會發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2.習近平總書記在遼寧考察時指出,回顧改革開放歷程,正是因為我國堅持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不動搖,堅持“兩個毫不動搖”方針,才極大地激發了各類市場主體的活力,我國經濟才得以快速發展,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說明()
、俸线m的上層建筑能鞏固社會經濟基礎
、诮洕A的性質決定上層建筑的性質
③先進的生產關系能夠促進生產力發展
、苌a力和生產關系間存在必然的聯系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3.按照時間安排,2019年3月底,我國所有地方機構改革任務基本完成。在與中央步調總體保持一致的基礎上,此輪地方黨政機構調整中,一批因地制宜、體現地方特色的機構也掛牌亮相。此輪地方黨政機構調整()
、偈钦{整生產關系以適應生產力不斷發展的客觀要求
、谑钦{整上層建筑以推動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表現
、蹐猿至讼到y優化的方法,發揮部分的關鍵作用
④堅持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4.新個稅法將于2019年1月1日起全面施行。此次稅改的亮點不只是將起征點由3500元上調至5000元,還首次引入專項附加扣除概念,明確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普通住房貸款利息、住房租金、贍養老人支出6項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的具體范圍和標準。此次個稅法調整的哲學依據有()
①堅持主觀與客觀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②調節個人收入,促進社會公平
、厶幚砩鐣P系的實踐是人類最基本的實踐活動
、苷{整上層建筑以促進經濟基礎的鞏固與完善
A.①②B.②④C.①④D.③④
15.新一輪國務院機構改革旨在破除制約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體制機制弊端,圍繞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調整優化政府機構職能,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從社會發展的規律看,國務院機構改革的依據是()
、佼斏a關系不適合生產力狀況時,會阻礙我國經濟發展
、谖覈膰倚再|和建設服務型政府的要求
、郛斏蠈咏ㄖ贿m合經濟基礎狀況時,會阻礙經濟基礎發展
④社會歷史發展是通過不斷解決社會基本矛盾實現的
A.①④B.②③C.②④D.③④
16.2019年3月15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取代原來的《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外資企業法》《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即“外資三法”),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這一法律的出臺()
、俜仙蠈咏ㄖm應經濟基礎狀況的要求
②說明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的作用要通過法制的完善才能實現
③表明社會意識應隨社會存在的變化而變化
、荏w現了生產力對生產關系的決定作用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三、“狂”做新題
17.2019年6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關于為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改革提供司法保障的若干意見》。這一文件將為各項科創板改革措施平穩落地、促進市場各方主體歸位盡責和保障投資人合法權益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這體現了()
①生產關系要適應生產力狀況的規律
、谏鐣庾R具有相對獨立性
、凵鐣嬖跊Q定社會意識
④上層建筑要適應經濟基礎的規律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8.2019年6月,中國證監會宣布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并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其中,最為重磅的修訂內容就是支持符合國家戰略的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資產在創業板重組上市,市場將此解讀為創業板借殼上市解禁。這一措施的哲學依據是()
①通過變革上層建筑,促進經濟基礎的鞏固與發展
、谥饔^必須符合客觀,要在實踐中不斷推翻真理
③通過不斷調整生產關系,促進上層建筑的變革
、苌鐣庾R具有相對獨立性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9.2019年7月正式公布的《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把健康中國戰略的理念和要求融入人民群眾日常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為實現從以治病為中心轉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提供了有效抓手,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繪就了“路線圖”和“施工圖”,讓全民健身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幸福工程、民生工程。這體現了()
①要堅持黨的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
②要在價值選擇的基礎上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
、蹆r值觀影響了人們的方向和行動
、苋嗣駥γ篮蒙畹男枰俏覀冃袆拥某霭l點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習近平主席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的文化藝術界、社會科學界委員時強調,人民是創作的源頭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創作才能獲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文化文藝工作者要走進實踐深處,觀照人民生活,表達人民心聲,用心用情用功抒寫人民、描繪人民、歌唱人民。這些要求是基于()
、偃嗣袢罕娛俏幕瘎撛旌臀幕瘎撔碌闹黧w
、谌嗣袢罕姷男穆暿菣z驗文藝工作的標準
、廴嗣袢罕姷膶嵺`和生活蘊涵創作的營養
、軡M足群眾的需要是文化創新的根本目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參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