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政治“關鍵詞”知識點歸類梳理 (8)
來源:高考網整理 2020-02-17 14:40:22
六、關系
◇人與文化的關系:人創造了文化,文化影響了人;人既是創造文化的主體,也是受文化影響的客體。
◇經濟、政治、文化三者的關系:經濟決定政治,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文化是經濟和政治的反映。
◇社會發展與人的發展的關系:相互結合、相互促進。
◇文化繼承和文化發展的關系:繼承是發展的必要前提,發展是繼承的必然要求;文化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
◇科學文化修養與思想道德修養的關系: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七、特點(特征)
◇文化的特點: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是社會實踐的產物;是人們的一種素養,是后天形成的;文化現象實質上是精神現象。
◇文化影響人的特點:潛移默化、深遠持久。
◇傳統文化的特點:相對穩定性、鮮明民族性。
◇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征: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的特點:實用性和整體性。
◇人們對文化需求的新特點:多層次、多樣化、多方面。
八、表現
◇文化影響人的表現:文化影響人們的交往行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響人們的實踐活動、認識活動和思維方式。
◇優秀文化塑造人生的表現:優秀文化能夠豐富人的精神世界;能夠增強人的精神力量;能夠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表現(見證):漢字與史學典籍。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現:獨特性、區域性、民族性。
◇中華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現為民族精神的力量。
九、途徑
◇培養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徑:積極參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動,不斷豐富自身的精神世界。
◇文化傳播的主要途徑:商業貿易、人口遷徙、教育。
◇文化傳播的途徑:各種經濟、政治、文化活動,都可以成為文化傳播的途徑。
◇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立足于社會實踐。
◇文化創新的基本途徑:繼承傳統,推陳出新;面向世界,博采眾長。
◇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的主要途徑是:堅持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
◇解決道德沖突的重要途徑是:加強自身的科學文化修養和思想道德修養,不斷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
十、核心(標志)
◇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人們文化素養的核心和標志。
◇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標志。
◇文化遺產,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
◇傳媒真正開始面向大眾傳遞信息,是以印刷媒體的推廣為標志的。
◇傳統建筑是展現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標志。
◇學習型社會的核心內涵:全民學習、終身學習。
◇人類進入文明時代的標志:文字的發明。
◇漢字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志。
◇科學技術是一個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
◇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愛國主義。
◇時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