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政治“關鍵詞”知識點歸類梳理 (6)
來源:高考網整理 2020-02-17 14:40:22
六、“監督”類
◇公民的監督權,包括批評權、建議權、檢舉權、申訴權和控告權。
◇公民的民主監督途徑,主要有信訪舉報制度、人大代表聯系群眾制度、輿論監督制度、監督聽證會、民主評議會、網上評議政府等。
◇我國初步建立的行政監督體系包括外部監督(國家權力機關的監督、中國共產黨的黨內監督、國家監察機關的監督、人民政協的監督、社會與公民的監督、國家司法機關的監督)和內部監督(上級政府、下級政府、審計部門的監督)。
◇中國共產黨和民主黨派合作的基本方針: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
◇政協的職能是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政治協商一般是指在決策之前征求意見,民主監督一般是指在決策之后的建議與批評,參政議政一般是指主動建議)
◇全國人大的監督:監督憲法和法律的實施;監督“一府兩院一委”。
七、“決定”類
◇國家的性質是由占統治地位的階級的性質決定的。
◇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性質決定了我們的政府是為人民服務的政府。
◇從根本上講,一個政府能否具有這種權威是由國家性質決定的。
◇中國共產黨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對實現人民民主具有決定意義。
◇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由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性質決定的。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執政地位的確立是由它的性質和宗旨決定的。
◇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是適合我國國情的必然選擇,是由我國的歷史特點和現實情況決定的。
◇國際關系的決定因素:國家利益。
◇我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決定因素:國家性質和國家利益。
八、關于“組成范圍”
◇民主黨派的性質和組成范圍是一部分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一部分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的政治聯盟。
◇人民政協的組成范圍,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都以政黨身份參加。此外,還包括無黨派人士、各人民團體、少數民族人士、各界愛國人士、港澳特別行政區同胞、臺灣同胞、海外僑胞等。
九、關于“特點”
◇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最大特點是對占全國人口絕大多數的人民實行民主,對極少數敵對和破壞社會主義事業的敵對分子實行專政。
◇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組織和活動的最重要特點就是國家機構實行民主集中制。
◇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最鮮明的特點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世界多極化在曲折中發展是國際形勢的一個突出特點。
◇輿論監督的特點是透明度高、威力大、影響廣、時效快等。
◇各民主黨派作為參政黨,具有法律賦予的基本特點。
◇國家主權有兩個方面的特性:對內表現為國家最高權力的至高無上性;對外表現為國家最高權力的獨立性。
十、“主體”類
◇依法行政的主體——政府。
◇依法執政的主體——中國共產黨。
◇我國權力行使的主體——國家機關。
◇外交政策的主體——主權國家。
十一、外交政策
◇我國外交政策的宗旨——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
◇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標——維護我國的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
◇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場——獨立自主。
◇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準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