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政治“關鍵詞”知識點歸類梳理 (14)
來源:高考網整理 2020-02-17 14:40:22
十一、決定、規定
◇主要矛盾對事物發展起決定作用,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事物的性質。
◇世界觀決定方法論、物質決定意識、實踐決定認識、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十二、目標、目的
◇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
◇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發展,使上層建筑適應經濟基礎的發展。
十三、源泉、來源
◇哲學源于人們對實踐的追問和對世界的思考。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一切精神財富形成和發展的源泉:人民群眾的生活和實踐。
◇事物內部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
十四、動力
◇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
◇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社會基本矛盾運動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
◇階級斗爭是推動階級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改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動力。
◇理想是推動人們前進的強大動力。
十五、精髓、靈魂
◇毛澤東思想的精髓是實事求是,鄧小平理論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關系原理是關于事物矛盾問題的精髓。
◇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勇于批判、不斷創新。
十六、主體、主導
◇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在事物內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導作用的矛盾方面。
◇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在社會變革中起主體作用。
十七、標準
◇對思維和存在何者為本原問題的不同回答,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唯一標準。
◇判斷一種文化是不是先進文化,要看這種文化是否站在時代的前列,是否符合歷史發展的潮流。
◇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
◇判斷新舊事物標準,其根本標志在于它們是否同事物發展的必然趨勢相符合。
◇對一個人的價值的評價主要是看他的貢獻。
◇我們要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把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最高的價值標準,客觀標準是尊重社會發展的規律,堅持真理。
十八
◇意識是人腦特有機能,意識的內容是客觀的,形式是主觀的。
◇哲學史上存在著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兩個對子”。
◇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階級基礎是無產階級的產生和發展;自然科學基礎是細胞學說、能量守恒和轉化定律、生物進化論;直接理論來源是德國古典哲學(黑格爾的辯證法和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
◇馬克思主義哲學第一次實現了唯物主義與辯證法的有機統一,唯物辯證的自然觀與唯物辯證的歷史觀的統一,實踐基礎上的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一,最基本觀點是實踐觀。
◇從意識的起源看,它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從意識的生理基礎看,它是高度發達的物質系統--人腦的機能;從意識的內容看,它是客觀存在的主觀意象。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高考預測、志愿填報、錄取分數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點
盡在"高考網"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