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地理易錯知識點精析總結 (13)
來源:高考網整理 2020-02-15 11:42:33
易錯點25 不能正確分析農業區位因素及不能進行合理的農業生產布局
【易錯分析】 學生做題過程中易因不能正確分析農業區位因素及不能進行合理的農業生產布局而出錯。做好此類試題,需要學生熟練掌握農業區位選擇的區位條件和區位選擇的原則等基礎知識。
對局部地區進行農業區位選擇時應主要考慮以下幾方面:
。1)地價的高低:一般來說,距城鎮越近,地價越高,其農業成本越高,因此只能選擇單位面積產值較高的農業類型。
(2)單位面積產值:從單位面積產值來看,由高到低依次是花卉、乳牛和糧棉。
(3)生產需水量的多少:花卉生產需水量大,應靠近河、湖分布。
。4)所需土地面積的大。杭Z棉生產所需土地面積大,花卉等生產所需土地面積小。
(5)產品對交通運輸需求的迫切性:乳牛、花卉等對運輸需求的迫切性強,應靠近城市或交通干線分布。
易錯點26 不能正確區分農業地域類型及其生產特點
【易錯分析】 學習中要重點掌握主要農業地域類型的分布、特點、形成的區位條件等。除此之外,還要掌握幾種特殊地域的農業類型的差異。
。1)河谷農業: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區,以青海的黃河谷地、湟水谷地和西藏的雅魯藏布江谷地最典型。青藏高原氣候高寒,只有河谷地帶由于地勢較低,氣溫較高,無霜期長,降水條件較好,土壤比較肥沃,又有河水作為灌溉水源,因此適宜耕作,成為農業發達地帶,被稱為河谷農業。
。2)綠洲農業:又稱綠洲灌溉農業,主要分布于新疆內陸盆地和甘肅河西走廊等地。在干旱荒漠地區的河湖沿岸或山麓地帶與沖積扇有地下水出露的地方,因有灌溉水源而成為荒漠地區發展農業的理想場所。綠洲農業多呈孤島狀、帶狀或串珠狀分布于荒漠地區。
(3)灌溉農業:是在天然降水極少的干旱、半干旱地區,依靠水利工程設施發展起來的農業,主要分布于寧夏平原、河套平原等地區。灌溉農業通過各種水利灌溉設施,滿足農作物對水分的需要以實現穩產高產,有時還可以培育肥力和沖洗鹽堿。因此,灌溉農業是一種能提高土地生產能力、能排能灌、穩產高產的農業。
。4)壩子農業:主要分布于云貴高原地區,云貴高原石灰巖地貌廣布,流水的沖刷使地表土層淺薄,地表水滲漏嚴重,不利于耕作,只有在那些被當地人稱為“壩子”的山間小盆地內有小塊的沖積平原,水土條件相對較好,是發展農業的好地方,故稱為壩子農業。
。5)基塘農業:珠江三角洲一種獨具地方特色的農業類型,它是把低洼的地方挖深為塘,飼養淡水魚;將泥土堆砌在魚塘四周筑成塘基,在塘基上栽果樹、桑樹、甘蔗,這種生產結構稱為“果基魚塘”“桑基魚塘”“蔗基魚塘”。這種生產方式使農業各環節互相依存、互相促進,形成良性循環。
易錯點27 工業主導區位條件分析不清
【易錯分析】學生易因對影響工業的主要區位因素掌握不牢,對主導工業區位因素分析不清而出錯。下面我們系統學習一下工業區位條件相關的知識及解題思路。
。1)分析思路:
經濟因素有原料、燃料、市場、交通、勞力、技術;
社會因素有政策、個人偏好、工業慣性;
環境因素主要考慮與盛行風向、水源地的關系;
自然因素有土地、水源等。
(2)區位因素對工業的影響:
、倥c農業生產相比,工業生產受自然因素的影響較小。某些資源密集型(如采掘業)和農產品加工業(如制糖業)受自然因素影響較大。
、谔岣呓洕б娉霭l,工業區位選擇主要考慮減少運輸等中間環節費用。與此較密切的區位因素有:原料、市場、動力、交通、技術、勞動力等。
③社會因素對工業區位的影響有兩種情況:一是政府考慮社會整體利益,選擇工業區位,如鞏固國防、解決就業、縮小經濟差距、工業慣性等;二是投資者根據個人偏好,選擇工業區位。
④環境因素對工業區位影響有兩種情況:一是污染嚴重工業要考慮減少對城區的負面影響,如嚴重污染水源的印染廠、皮革廠等,其污水排放口應遠離水源地及河流上游;二是對環境質量要求較高的工業,要盡量設置在環境潔凈地區,如對水源質量要求較高的自來水廠,取水點應選在居民區的上游方向,電子工業應布局在環境潔凈的新工業區。
易錯點28 不會利用平面正三角坐標圖分析工業化、城市化
【易錯分析】出錯原因:不能掌握平面正三角坐標圖的判讀方法和技巧;不知道城市化水平高低和工業化程度高低的主要判斷依據。
三大產業的構成比重及其變化情況常用平面正三角坐標圖來反映。判讀平面正三角坐標圖時,需要把握幾個關鍵:其一,因為是構成現象,所以圖中數據只表示相對量,即比重或比例,不表示絕對量;其二,各構成要素所占比重的總和必然是100%,而不可能大于或小于100%;其三,圖的構成要素只有三項;其四,三項要素在數軸上比例由低到高的方向一致;其五,判讀圖中某點某一要素的構成比重時,從該點出發向該要素坐標軸趨近原點(或低值)方向引斜線的平行線,平行線所對應的數值即為該要素的構成比重,當某點處在斜線交點位置時,平行線與斜線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