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沖刺:高考語文復習的高效策略
2019-12-31 09:47:47高考網整理
高考語文復習教學的根本目的是全面培養并提升學生的語文應試能力。從高考語文的實際情況來看,學生的語文應試能力主要有:識記能力、閱讀理解能力、規范的語言表達能力、對相關語文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和實際運用能力、對相關的應試技巧的掌握程度和實際運用能力等。面對這些內容,教師引領學生如何去做,才能使它們變為學生實際的應試能力呢?
筆者認為,答案只有兩個字:訓練。訓者,將該講的給學生講清楚、講到位、講透徹,不要含含糊糊,不要吞吞吐吐;練者,組織學生、督促學生、引領學生針對上述五項能力采用多種形式反復操練。在這個問題上要務求精熟,不留夾生飯。
高考語文復習只有本著這種精神、這種思想,才有可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取得最好的成績。
當然,在實際的復習過程中,要牢牢地堅守住這個思想,教者還得力忌四個誤區:一忌只訓不練,二忌訓練單一、枯燥,三忌練而無標,效率低下,四忌訓而無法,漫無邊際。
只訓不練是指那種只管自己講,不管學生練的做法。這種做法表面看來教師將考綱規定的考查內容一一給學生復習到了,實際上由于教師在復習過程中對學生的練不聞不問或抓得不緊,導致學生的收獲甚微,復習基本上流于形式。
實事求是的講,復習過程的單一枯燥是很難避免的,但作為人師,我們必須想方設法給單一枯燥加鹽調醋,這樣,復習才有可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在復習中,教師給學生安排的練習要具有四個特點:針對性要強,難易度要適中,題量要適中,知識點、能力點的覆蓋要全面,這四個特點就是學生“練”的“標”;那種缺乏針對性、不考慮難易度、題量過大或過小、在知識點和能力點的覆蓋上存在明顯缺陷等問題的練,是一種盲目的練、無目的的練,其效率的低下自然是不可避免的了。
訓而無法主要是就教師而言的。教師在引領學生復習的過程中,面對一個個具體的題目、一個個具體的問題,必須要給學生指出具體的、合理的解題辦法、解決辦法;在這類問題上,切忌含含糊糊,籠而統之,指導無法。如果是這樣,那么學生復習中存在的問題就會始終得不到解決,最終導致高考失敗。所以,作為一個合格的引領學生開展高考復習的教師,你必須研究高考、研究考題。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高考預測、志愿填報、錄取分數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點
盡在"高考網"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