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電子的發現的知識點
來源:高考網整理 2019-10-19 21:54:37
2020年高考即將開戰,你準備好了嗎?對于高中物理成績不好的同學來說,熟悉復習資料的積累要隨時整理。高考網小編為各位考生整理了一些高考物理必備的知識點,供大家參考閱讀!
電子
電子是構成原子的粒子之一。電子的質量極小,帶負電荷,不同的原子擁有的電子數目不同。例如,每一個碳原子中含有6個電子,每一個氧原子中含有8個電子。
電子帶負電,圍繞原子核旋轉。能量高的電子離原子核較遠,能量低的離核較近。通常將電子在離核遠近不同的區域內運動稱為電子的分層排布(見高中化學課本)。
電子通常用符號e來表示;電子的質量很小,為9.10938215(45)×10?31千克。接下來,我們主要探討的是電子的發現過程。
陰極射線
什么是陰極射線?陰極射線是在1858年利用低壓氣體放電管研究氣體放電時發現的,陰極射線與電子的發現息息相關。
如圖所示,真空玻璃管中的C與高壓電源的負極相連,為陰極,金屬管AB與高壓電源的正極相連,為陽極。
當高壓電源接通時,在C與AB間,會產生極大的高壓(電場強度)。
通過觀察會發現,有一束類似于光的特殊的“射線”,從C(陰極)發出,通過金屬管AB后,打在圖右側的屏F上。
由于這束“射線”是從陰極釋放的,我們誠摯為陰極射線。
進一步,可通過在金屬管AB右側施加偏轉電場,我們還會觀測到這束陰極射線發生明顯的偏轉。
接下來,我們再來探討科學家湯姆孫發現電子的過程。
電子的發現/湯姆孫發現電子
1897年約瑟夫·約翰·湯姆孫根據放電管中的陰極射線在電磁場和磁場作用下的軌跡確定陰極射線中的粒子帶負電,并測出其荷質比,這在一定意義上是歷史上第一次發現電子,12年后美國物理學家羅伯特·安德魯·密立根用油滴實驗測出了電子的電荷。下面我們來具體闡述。
電子的發現
1858年“陰極射線”被發現,它是由什么組成的,一直眾說紛紜,并引起了一場英、法、德科學家的大爭論。
由德國一些物理學家組成的論戰一方主張,陰極射線是以太的特殊振動;由英國、法國一些物理學家組成的論戰另一方認為,陰極射線是帶負電的粒子流.問題一直得不到公認。本來,克魯克斯在1879年的幾個實驗就足以證明粒子論者的觀點是正確的,但由于當時普遍認為原子不可再分,因而不能解釋勒納德在1893年將“陰極射線”引出陰極管外的現象,致使論戰截至倫琴射線發現時還未結束。到1897年,湯姆生走上了科學實驗的舞臺,他用不同的方法測定了陰極射線粒子的荷質比,證明它們是一種更基本的粒子,導致了電子的發現,以致真相大白。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高考預測、志愿填報、錄取分數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點
盡在"高考網"微信公眾號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