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多意字知識點總結(10)
來源:高考網整理 2019-10-15 16:05:23
三十一、者
1、指人、物、事、地點等,相當于“……的”或“……的人(東西、事情、地方)。”例:①誰為大王為此計者:(者:指人)②客何為者?(者:指人)③其他祖父積、子孫棄者無論焉。(者:指事)④大率用根者,若有宿根,須取無莖葉時采。(者:指物,藥)⑤亦余昔年欲登未登者。
2、與“若”之類字組成某種詞組,或單用,表示比擬,相當于“……的樣子”、“……似的”。例:①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②言之,貌若甚戚者。
3、放在主語之后,表示提頓或判斷。例:①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②廉頗者,趙之良將也。③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4、放在主語之后,引出原因。例:①不以木為之者,文理有疏密。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③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5、放在疑問句末,表示疑問。例:何者?上下之分也。
6、放在假設復句中,表示假設,相當于“如果……”、“……的話”。例:①入則無法家弼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②盡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③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
7、放在“有”字的賓語之后,表示提頓。例:有蔣氏者專其利三世矣。
8、放在數詞之后(翻譯時,要根據所列事物,在數詞詞后加上相應的量詞和名詞)。
例:①或異于二者之為,何哉?(二者:兩種心情)②此數者用兵之患也。(此數者:這幾點。)
9、放在后置的定語這后,相當于“的”。例:①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定語是“可使報秦者”,中心詞是“人”)②于是令齊軍善射者萬弩,夾道而伏。
10、放在時間詞之后,表示停頓,起調整音節作用。例:①近者奉辭伐罪。②古者以天下為主,君為客。
11、放在陳述句末,表示陳述結束。例:①送之至湖口,因得觀所謂石鐘者。②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
三十二、之
1、他,她,它(們)。例:①人皆吊之。(之:他,指上文善術者)②以刀劈狼首,數刀斃之。(之:它,指狼)③然之。(之:它,指上文李的話)④彼竭我盈,故克之。(之:他們,指齊軍)⑤我見相如,必辱之。(之:他,指相如)
2、的。例:①東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②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3、往,到……去。例:①如欲之南海,何如?(《為學》)②去逾四十里,之虛所賣之。(本義項指前一個“之”)③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本義項指前一個“之”)
4、這,此。例: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損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本義項指后一個“之”)②郯子之,其賢不及孔子。③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④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
5、作賓語前置的標志。例:①何陋之有?②宋何罪之有?③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6、我。例:①君將哀而生之乎?②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③以是知公子恨之復返也。
7、調整音節,無實義。例: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本義項指后一個之)
8、用在主謂結構中,表示了消句子獨立性。例:①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②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9、作定語后置的標志。例:①云之崔嵬。②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10、向。例:然后驅而之善。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高考預測、志愿填報、錄取分數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點
盡在"高考網"微信公眾號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