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教案:《世紀之交的世界格局》教案三(3)
2019-09-22 10:46:34網絡資源
【多媒體顯示板書】
一、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
(一)東歐劇變
【簡述】1989年至1990年,在東歐的波蘭、匈牙利、民主德國、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六國,政權紛紛易手,執政四十多年的共產黨、工人黨均下臺成為在野黨。
【多媒體顯示】相關文字及圖片
1.概況:時間:1989-1990年
波蘭是東歐第一個發生劇變的國家(團結工會);東德并入西德,德國重新統一;羅馬尼亞外東歐國家都通過和平方式發生劇變;南斯拉夫發生內戰,國家一分為五92.3;捷克斯洛伐克一分為二。
【設問】東歐是怎樣發生劇變的?
【多媒體顯示材料兩則】
材料一:1989年,柏林墻打開后,大批民主德國公民前往西柏林。大量公民外逃的浪潮,使長期保持穩定的明主德國政局出現大動蕩。這時,德國統一社會黨中央領導更換,隨后黨的方針改變:承認反對派組織“新論壇”為合法組織;政府宣布開放東西柏林邊界,拆除柏林墻;決定實行多黨制。第二年春天,稱為“德國聯盟”的三個反對黨聯盟在大選中獲勝。10月,以民主德國并入聯邦德國的方式,實現了兩德的統一。
材料二:20世紀80年代初,波蘭政府為了擺脫經濟困境,大幅度提高肉類價格,引發了許多城市的工人罷工,產生了以瓦文薩為首的團結工會。團結工會得到西方國家的大力支持,不斷挑起罷工,導致局面動蕩。波蘭政府采取果斷措施,宣布全國進入“戰時狀態”,使局勢平穩下來。“戰時狀態”結束后,由于經濟得不到根本好轉,局勢繼續動蕩,波蘭統一工人黨的威信大為降低。
材料三:……幾經曲折之后,當局與反對派的圓桌會議于1989年2月6曰召開……圓桌會議最重要的決議是關于提前舉行議會選舉的決定。……議會根據圓桌會議協議制定的選舉法規定,眾議院460個議席中…波蘭統一工人黨占35%,聯合執政黨統一農民黨和民主黨占25%,同Z F合作的世俗宗教團體占5%。其余35%的議席由包括反對派在內的無黨派人士競選,參議院的議席則全面自由競選。……波蘭統一工人黨領導人以為通過召開圓桌會議可以分化反對派,爭取其中“建設性部分”,吸收他們進入政權……在1989年6月的議會選舉中,波蘭當局在議會選舉中慘敗。反對派(主要是團結工會)不僅獲得了眾議院自由競選161席中的160席,而且囊括了參議院100個席位中的99席。波蘭統一工人黨知名領導人全部落選。……1989年9月12日,團結工會顧問、天主教知識分子馬佐維茨基受命組閣成功……
——選自原外交部東歐司司長裴遠穎回憶錄
【引導學生討論歸納過程】【用箭頭簡要顯示】
2.過程:
(1)執政的共產黨和工人黨由于內部和外部的原因,經濟和政治上面臨著嚴重的困難,黨內出現了反對派,與黨外的反對派遙相呼應。
(2)執政黨在國內外各種壓力下,不斷對反對派妥協退讓,甚至放棄社會主義原則,實行政治多元化、多黨制,反對派得以擴大勢力。
(3)反對派向執政黨奪權,通過不斷制造動亂,施加壓力,使執政黨陷入困境,然后取得政權。個別國家甚至通過武裝沖突實現政權更迭。
【設問】經歷了劇變后,東歐各國發生了什么實質性的變化?說明了什么問題?
【多媒體顯示材料】
憲法中關于波蘭統一工人黨的領導作用、社會主義的國家性質、計劃經濟體制以及同蘇聯特殊關系的條文均被刪。波蘭統一工人黨被排除在內閣之外。這樣全國從中央到地方的全部權利,除已被架空的總統外已經完全落入團結工會手中。
【學生討論回答】說明了波蘭執政黨性質發生了變化,這就說明波蘭政權性質發生了變化,社會制度也由原來的社會主義制度變為資本主義制度的國家。
【設問】此為波蘭劇變情況,德國統一(民主德國并入聯邦德國)是否也是社會制度的改變?
【顯示柏林墻修筑及拆毀圖片】【引導回顧兩德歷史】【學生思考回答】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