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教案:《世紀之交的世界格局》教案三
2019-09-22 10:46:34網絡資源
高一歷史教案:《世紀之交的世界格局》教案三
考點同步解讀
1.對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認識
(1)推行強權政治、力圖獨霸世界是美國對外政策的一貫主張。
(2)促使國際格局變化和國際關系中心舞臺轉移的最根本的原因是生產力的發展和變化;國家之間斗爭的焦點是以經濟和科技為核心綜合國力的較量,誰在綜合國力較量中取勝,就可以成為多極中的一極。
(3)維護國家利益是處理國際關系的根本出發點。
(4)國際經濟關系是最活躍的關系,影響著國際政治關系和文化關系的發展變化。
2.世界政治格局的變化規律
(1)世界政治格局變化的根本動因是格局中主角的消長以及力量對比的變化。
(2)世界政治格局變化的直接動因是主要力量對自己國家利益的考慮及外交政策的調整。
(3)世界政治格局的變化和主要國家社會制度之間的斗爭和改變相聯系。
3.對東歐劇變原因的分析
(1)歷史原因:東歐各國在二戰期間,完全處于法西斯勢力控制之下,多數國家的共產黨(工人黨)力量不夠強大,如波蘭、匈牙利、羅馬利亞等國是在蘇軍的幫助下獲得解放的。因此,這些國家的共產黨執政后,其政治、經濟、外交甚至領導人的任命和更替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制于蘇聯,東歐各國實際上沒有取得獨立自主的權利。1949年初,蘇聯與東歐其他國家建立了“經互會”,在這個組織中也存在著某些不符合平等互利原則的現象。隨著和平建設事業的發展,這種一致性的弊端日益暴露,因此,各東歐國家相繼進行了經濟體制改革。
(2)內部原因:大多數東歐國家解放后在經濟上照搬蘇聯模式,實行高積累、高投資,追求高速度,造成農、輕、重比例失調,經濟出現嚴重困難,雖在后來進行過一些改革,但收效不大。導致經濟、政治和社會矛盾日益加深,這是東歐劇變最深刻的社會根源。
(3)蘇聯因素:戈爾巴喬夫建設“人道的、民主的社會主義”綱領和對外政策“新思維”,推動了東歐各國黨的改組、分裂和蛻變。
(4)西方因素:西方國家以各種手段誘惑東歐國家,促使它們向西方靠攏,向資本主義“和平演變”。
核心素養聚焦
1.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世界政治格局發展演變的歷史,培養對歷史事實的再認和概括能力。
2.結合當今世界熱點問題,舉出一個較全面反映當今實際政治格局的事例,并說明該事例反映出的主要政治力量之間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