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教案:《鴉片戰爭》教案三
2019-09-19 20:59:50網絡資源
高一歷史教案:《鴉片戰爭》教案三
一. 教學內容:
第四單元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0課 鴉片戰爭
二. 重點、難點
1. 重點:鴉片戰爭簽訂的不平等的條約及其影響;《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的簽訂及其影響;《馬關條約》及《辛丑條約》的簽訂及其影響;中國軍民的抗爭
2. 難點:如何在新課改的形勢下探索課堂實施以學生自主學習、探究性學習和動手實踐能力培養為主的新的教學模式
第10課 鴉片戰爭
(一)鴉片走私和虎門銷煙
1. 鴉片戰爭前夕的中國和世界
中國:戰前中國已經處于封建社會晚期,呈現嚴重的社會問題。鴉片戰爭前夕的中國,對內:政治腐敗(賣官鬻爵,官吏欺壓百姓,階級矛盾尖銳),軍備廢弛(清入關后八旗兵、綠營兵因吸食鴉片身心受損,戰斗力下降;而且因為國庫空虛,政府在國防上投資很少,很多槍支已經生銹)、財政困難(白銀外流)、階級矛盾尖銳(土地兼并嚴重)。封建社會在經歷了康乾時期落日的輝煌后,在道光皇帝年間,整體上已經呈現出衰敗景象,走到了窮途末路;而對外長期奉行妄自尊大、閉關自守政策又使中國隔絕于世界潮流之外,遠遠落后于世界發展的時代潮流。
世界:而同一時期的歐美資本主義國家,特別是英國迅速崛起——18世紀60年代,英國率先開展工業革命,到19世紀上半葉,英國完成了工業革命,成為頭號資本主義強國。工業的發展,使其生產工業品的能力大大增強,而國內的銷售市場又過于狹小,這樣就有了開拓海外市場的需求;而另外,生產工業品同時又需要大量的工業原料,這就需要找廣闊的原料產地。工業資本主義發展需要不斷加緊對外擴張,而古老而又落后的東方大國──中國正好能夠滿足西方資本主義的需求,因此,必然成為他們侵略的重要目標之一。
因此,英國對中國的侵略戰爭是必然要發生的。這是由中國落后的封建制度和西方先進的資本主義制度所決定的。因為,中國腐朽沒落的封建主義根本無法抵抗新興發展的資本主義;在資本主義迅速崛起的時代,“落后就要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