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教案:《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教案一(2)
2019-09-19 15:32:47網絡資源
在“君主專制制度的頂峰”一目,主要敘述清朝君主專制強化的原因,過程、特點及影響。在明代的基礎上,清朝的專制主義制度極度膨脹到登峰造極的地步。清初,議政王大臣會議是事實上的最高權力機關。這是清初滿洲親貴大臣們商討并決定軍國大事的一種重要形式。除了決策外,還兼有參與政務的職能,但又不屬于具體的執行機構。康熙帝親政后,以國史院、秘書院、弘文院內三院為內閣,設大學士,參與軍政機密。又在故宮乾清宮西南角設立內廷侍候皇帝的南書房,內閣和南書房都在一定程度上分散議政王大臣會議的權力,皇權得到加強。雍正年間用兵西北,以內閣在太和門外,恐機密泄露,便設軍需房于隆宗門內,遷內閣中謹密者入值繕寫。地近內廷,便于召見。后來更名軍機處,以親王、重臣充任稱軍機處行走。軍機之首稱領班,總攬一切。軍機處除處理機務外,凡特旨簡放大員,皆由軍機大臣開單請旨。軍機處的最大特點為簡、速、密三字。最重要的是,在軍機處中軍國大事完全由皇帝裁決,軍機大臣的作用只是上傳下達。軍政大權完全集中于皇帝手中,君主專制制度發展到極致。
最后,課文對明清強化君主專制的作用和影響作了評述。古代中國的中央集權制度既有積極作用也有消極影響。它在初建時是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積極作用占據主導地位,后來隨著歷史的發展,積極的一面便逐步下降,消極的一面逐步上升。到封建社會晚期,消極的一面則占據主導的地位。此時君主專制的高度強化,已極大地妨礙著社會的進步和資本主義萌芽的成長。當中國的君主專制制度達到頂峰時,西方世界已經在權力的制約與平衡的基礎上初步建立起近代民主制度,政治上步入近代社會,為生產力的大發展開辟了道路。而中國高度集權的君主制度,嚴重地扼殺了社會的創造力,減緩了社會發展的步伐,是造成中國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國社會的發展步伐,從此開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從而埋下日后被動挨打的禍根。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⑴、廢行省,設三司;胡惟庸案;廢丞相,權分六部。內閣制的創立和發展。 清初政治制度的變化;軍機處的設置。
⑵、歸納明清政治體制改革的特點以及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發展的階段特點和必然趨勢。
⑶、理解內閣制與宰相制度的區別和明清加強君主專制的影響。
⑷、了解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在中國形成的主要因素,探究中西君主制度演變的區別。
2、過程與方法:
⑴、利用多媒體,提供圖片、文字、視頻等材料,設置新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發掘學生學習的動力。
⑵、通過問題探究、實踐體驗、歷史比較、圖表分析等方法與手段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⑶、通過多渠道搜集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的歷史資料,熟悉資料的搜集遴選方式。
⑷、通過閱讀課本及搜集的資料,提煉相關的歷史信息。
⑸、通過分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協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