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教案:《從漢至元政治制度的演變》教案二(2)
2019-09-19 15:05:30網絡資源
四、教學課時:2課時
五、教學器具:多媒體教學設備
六、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問題:秦朝為鞏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采取了哪些重要措施?引導:秦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它雖然時間短暫、二世而亡,但它又在歷史上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地位,極具開創性,尤其是秦始皇創立的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更是為后來歷代統治者所沿襲。那么,在秦朝之后,作為封建社會最重要的政治制度——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又是如何發展的?其發展趨勢又是怎樣的?這就是我們今天這節課一起來探討的問題——“從漢至元政治制度的演變”。
(一)、中央集權的發展
1.西漢地方政治制度的演變
分析西漢統治者采取這種措施的目的是什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有什么后果?
漢初,地方上同樣是漢承秦制,又有所發展,為鞏固封建統治,實行郡國兩制并行,郡設守,后稱太守,王國設丞相,分別為郡和王國的最高行政長官。后諸侯國威脅中央皇權,景帝至武帝逐步削弱王國的勢力。特別是漢武帝在漢景帝的基礎上,頒布“推恩令”,規定諸侯王死后,嫡長子繼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為列侯,列侯歸郡統轄。諸侯王被解除軍政大權,只衣食租稅。
2唐中期地方設節度使
地方設節度使。節度使政治上有較大的自主權,經濟上控制財權,經濟上擁有強悍的武力。影響:嚴重影響了中央集權。
3.宋地方政治制度
創設情景比較教材插圖“河西節度使張議潮統軍出行圖”和“北宋時代文官出行圖”與學生共同分析這兩幅圖在場面和內容上有何不同?
北宋初年,地方上重文輕武(回憶杯酒釋兵權),削弱地方節度使權力,由中央派文臣做地方官,通判負責監督,目的是加強中央集權,防止武人割據。
4.元行省制度
創設情景:出示元朝疆域圖,提問元的疆域比以往任何朝代都要遼闊,如何對地方進行有效的管轄呢?
元朝在秦朝郡縣制的基礎上實行了行省制度,除山西、山東、河北由中書省直接管理外,地方設行中書省,簡稱行省,省的最高長官為平章政事,由朝廷任命,一般由蒙古貴族擔任,行省之下,分別為路府州縣,邊遠民族地區設宣慰司進行管理。
行省制度的作用與影響,加強了中央集權,各民族友好相處與交流,促進了民族融合,鞏固了民族國家的統一,是我國省制的開端。
[探究活動]:嘗試查一查,你的家鄉在元朝時屬于哪個行政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