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教案:《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一
2019-09-19 10:40:40網絡資源
高一歷史教案:《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一
一.教學內容: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
二. 重點、難點:
1. 重點:分封制、宗法制;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及影響;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和郡縣制
2. 難點:分封制和宗法制的關系;中央集權制度的概念和作用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關于大禹治水的傳說,同學們可以說已經非常熟悉了,但是如果讓大家將大禹治水與中國國家的形成聯系在一起,恐怕就少有人思考過了。而在這里我們就是要將中國國家的形成,與傳說中的大禹治水聯系起來。我們知道:大禹治水需要統一指揮和動員各地人民的力量,加強對人民的組織管理。所以,大禹治水和發展農業的過程就成為打破氏族部落組織,由地域關系代替血緣關系,王權專制代替氏族民主,國家行政管理逐步成長的過程。那么在原始社會后期,隨著生產力的發展,部落有了一些剩余產品,部族之間開始進行互通有無,因此人們慢慢就有了私有觀念,私有制和階級對立也就隨之發展;由于戰爭的頻繁,禹的權力越來越大,以致發展成個人專斷。據說有一次禹召集各部落首領開會,一個首領因遲到而被禹所殺。可見,禹似乎已不是群眾的首領,而是至高無上的國王了。這反映了中國早期的政治管理制度開始具備雛形,那么我們就從夏朝開始探討一下夏、商、周
三代政治制度的演變。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約公元前2070年,禹正式建立了我國第一個王朝——夏。
同學們要注意的是:此時的夏朝已經不是一個部落而是一個國家。因為部落是按血緣結合在一起的;國家按地域來管理的,禹治水成功后,就把天下分為九州,派“九牧”去管理,這表明夏已具有國家的職能,而不是靠氏族的血緣關系來維系。還有一點值得同學們注意:禹死之后,由他的兒子啟以世襲制而不是“禪讓制”的形式繼承了王位。
1. 王位世襲制取代禪讓制(基礎)
王位世襲取代禪讓制并不是一種退步,而是一種社會的進步。傳說中,禹一方面奉行“禪讓”同時也積極培植兒子啟的勢力,禹死后,雖推舉伯益為首領,但啟憑借實力奪取了部落聯盟首領的位置,從而結束了這種軍事民主制的歷史,此后王位世襲制確立,它通過“父死子繼,兄終弟及”的形式,保持著王位在家族內部的承繼,“家天下”的局面從此確立。它用“天下為家”的局面打破了以往的平等和無剝削壓迫的“天下為公”的局面,但這是一個歷史的進步。因為這種局面的出現是建立在生產力發展的基礎之上的。
從夏朝開始就已經建立起從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