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教案:《宇宙中的地球》教案二
來源:網絡資源 2019-09-18 09:49:48
高一地理教案:《宇宙中的地球》教案二
一、說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就本章而言本節是具有強烈后續支撐作用的知識模塊,后面的第二節“太陽對地球的影響”和第三節“地球的運動”都要在本節的基礎上才能更好的理解與教學,所以本節是本章的先導,具有強烈的啟下作用。此外,本節課是高中學生真正意義上的第一節地理課,在知識上,它是接下來地理學習的基礎,在情感上,是培養學生對學習地理興趣的開路先鋒,在價值觀上,是形成科學的宇宙觀的基礎,因此,這節課至關重要。
2、教學目標的確定
根據課標的要求(運用資料說明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描述地球所處的宇宙環境)及高一學生的學習能力、認知狀況,我確定教學目標有如下:
知識與技能:了解天體的主要類型和天體系統的層次,描述地球的宇宙環境;運用資料說明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培養用比較分析法解決有關地理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分析圖片,形成宇宙物質性的觀念,形成天體系統各層次的感性認識;利用圖表分析法和比較法自主探究地球在太陽系中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宇宙觀
3、教學重難點的確定
通過對教學目標的分析,根據教材和授課對象的特點,確定本節的教學重難點如下:
重點:①天體系統的層次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②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條件
難點: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4、課時安排
根據教學內容,課時安排為一課時
二、說學情
①學生為高一新生,地理知識薄弱
②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欲旺盛
③學生會抱著強烈的獵奇心理去上課學習,但當涉及到抽象的理論知識時,由于缺乏空間想象思維,也許會選擇逃避,這要教師加以協助輔導
④學生剛剛結束初中的地理學習,宇宙中地球作為第一節課,又是一堂新課,內容應以簡單易懂為主,以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和學習興趣,所以可見要做的豐富多彩一點,多與學生互動,激發學生對地里的好感。
三、說教法及學法
1、說教法
指導教學法、講解教學法、情境教學法
教無定法,應“以學定法”,這是新課標“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育思想的體現。以此為出發點,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年齡特征,本節課主要采用以下教學方法:
(1)指導教學法:在“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的普通性”這兩個部分內容的教學中主要用的是指導教學法,讓學生在教師有意識的引導下,自主探究學習。這種教學方式既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又能提高學生的成就感,給以學生學習的信心
(2)講解教學法:在“常見的天體類型”、“天體系統”這兩個部分內容的教學中主要用的是講解教學法。教師講解學生新接觸難以理解的概念、知識,以加強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3)情境教學法:通過創設符合教學內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舊知識之間聯系的線索,幫助學生構建當前所要學習的知識。在本節教程中就可以運用多媒體設備、課件等教具創設教學情境,把學生引到“地球外”,有效的營造學習情境
2、說學法
教學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學生的學。學是中心,會學是目的。托夫勒有句名言:“未來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學習的人”,在這樣的時代下,需要我們教師在教學中樹立“學教并重,以學為本”的育人觀,不僅教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方法,培養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本節課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滲透學法:
(1)運用圖表:培養學生從各種地理圖像中獲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在地理課中,圖表是最重要的一種知識載體,在圖表上可以獲得很多地理信息。在本節課中,學生可以通過讀圖讀表,獲取地球及太陽系中其他行星的有關信息。
(2)小組合作探究學習: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自主探究學習,有效的完成了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的初步認識。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有效的培養了學生的互動能力,使學生學會合作學習,并有效的掌握比較、分析、綜合地理信息等探究學習方法。
(3)對比學習法:通過對數據的對比,從中歸納地球與其他行星的異同,這是本節課中學生感知地球的普通性與特殊性的關鍵步驟。
(4)自主討論:大家一起討論是否存在外星人,從而得出生命存在所需的條件。
四、說教學程序
1、理論依據
新課標要求在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下,在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中,完成教師對學習過程的引導,而學生運用已有知識建構生成新知識,完成對新知識的理解、把握。故本節課采用視頻導入,圖文并茂的教學手段,遵循由淺及深,環環相扣的步驟推進教學過程,逐漸引導學生從感性到理性的知識轉換與生成。
2、具體教學過程
(1)[導入課程]
[預期目標]教學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教授新課] 這部分分為5部分來進行
內容一:何為宇宙
[具體過程] 播放一分鐘的短視頻,歸納宇宙是什么。
內容二:天體的構成
[具體過程] 通過展示常見天體的圖片及問題情境設計來把主要天體類型化抽象為形象,再由教師講解歸納來加強學生的知識把握
[預期目標] 學生形象的記住了常見的天體類型
內容三:天體系統
[具體過程] 教師先講解天體系統的形成,再在學生閱讀教材的基礎上運用打比方用類比的方法,把學生熟悉的對行政地域系統的歸類遷移到對天體系統的歸類當中,學生通過知識遷移,自主學習,完成對天體系統的歸類
[預期目標] 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完成自主學習,掌握天體系統的歸類 內容三: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具體過程] 教師先給自己的家鄉定位,接著要求學生用類似方法說出自己家鄉的在行政系統中位置,然后要求學生閱讀教材自主探究學習,用類似的方法完成對地球在天體系統中的定位
[預期目標] 學生準確說出地球在天體系統中的位置
內容四:地球的普通性
[具體過程] 通過播放太陽系八大行星運動視頻和展示相關圖片,導入教學主題;通過提問創設問題情境。學生帶著問題觀看視頻圖片,通過小組合作,結合教材的提示和對圖表的分析,從地球運動特征的普通性及地球的結構特征的普通性這兩個方面,自主探究學習。最后教師歸納總結八大行星的近圓性,共面性、同向性。
[預期目標] 學生很好的理解了地球的普通性
內容五:地球的特殊性
[具體過程] 教師通過講述實例及提問引導學生對地球存在生命的條件的思考,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地球存在生命的條件,教師提問后并講解總結
[預期目標] 學生總體上對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有相當的理解,但由于知識儲備有限,生活閱歷淺,存在些許疑問,如:為什么要自轉、公轉周期適中?2、大氣是怎么保溫的?教師可告訴學生在后面的課程學習中就能解答。
(3)[課堂總結]:教師總結這節課所學內容,強調注意事項,布置作業等事宜。
五、小結
本節的課堂教學,主要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及教師的指導完成,教學設計符合新課程以學生為主的教學理念,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和知識掌握程度,利于學生的發展。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高考預測、志愿填報、錄取分數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點
盡在"高考網"微信公眾號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