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語文教案:《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教案三
來源:網絡資源 2019-09-02 19:04:42
高三語文教案:《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教案三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了解作品《水滸傳》
2.了解林沖思想性格的發展歷程
3.賞析表現人物性格的手法
二、過程與方法
1.閱讀:獲取表現人物性格的文本材料
2.賞析:通過人物語言、動作、細節把握人物性格,并初步形成表現能力
3.教法:涵泳 探究 點撥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林沖性格發展是統治階級(層)腐朽、沒落的結果
2.“和諧社會”“民生社會”的經典價值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認識林沖性格的
2.難點:認識林沖性格質變的社會意義
教學用具 Powerpoint課件
教學課時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關鍵詞:情節結構 性格材料
一、導入
1.《好漢歌》音頻、視頻(同學跟唱,調動情緒/孕育正直忠誠的人生態度)。
2.觀看水滸傳電視劇第七集《風雪山神廟》視頻(幫助熟悉文本,引入情境,建議自習課處理)
3.講述:
作品介紹:《水滸傳》是明代長篇小說,它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描寫農民起義全過程的長篇小說,并非一人一時之作,而是在民間口頭傳說、藝人講說演唱的基礎上,由文人加工編撰而成。
全書前半部寫“官逼民反”,好漢林沖、魯智深等一個個被“逼上梁山”,在宋江上山后,寫了幾場反土豪、打官軍的戰爭;后半部寫宋江被招安,攻遼,打方臘,最后以悲劇結局。
作品充分表現了人民性:對起義英雄予以充分的肯定和熱情的謳歌,對封建階級的黑暗勢力則盡情揭露,從最基層的鄭屠、西門慶等,到上層的梁中書、高廉之流,以及他們的靠山蔡京、高俅,將他們寫得丑惡不堪,和梁山英雄形成鮮明的對比。
二、感知文本,整體把握
1.字音、字形
赍發 親眷 玷辱 酒饌 央浼
尷尬 髭須 提防 倉廒 剜肉
2.詞語理解
赍發 刺配 彤云 推故 央浼
衙內 主張 消耗 干礙陪話
3.速讀課文,復述課文情節,根據平時經驗(收看電視、閱讀原作等)進行擴展。
4.梳理情節結構(中心突破法、由果探因法)
交流、討論。提示:
滄州遇故知
買刀尋仇敵
接管草料場
雪夜刃仇人
三、學生活動:回歸課文,分組發現探尋林沖性格特點的語言材料。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