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湖南高考語文優秀作文:讓勞動精神代代相傳
2019-08-26 16:51:04網絡整理
2019年湖南高考語文優秀作文:讓勞動精神代代相傳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讓勞動精神代代相傳”。
中華民族曾在黃土地上創造光榮歷史。精耕細作的自然經濟使人民滴灑在土地上的汗水凝結成生生不息的勞動精神:“功崇惟志,業廣惟勤”、“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這一精神在古代農業社會締造出輝煌的文明,在今天這個科技發展日新月異、萬物生輝的時代,也必將迸發出歷久彌新的力量。
有人說,人工智能、機器人會將人從重復低效的勞動中解放,使勞動成為過時名詞。其實不然,在生產力低下時期,人類的勞動是其謀生的手段,維系著社會生產與再生產的內在循環,但機械對人類勞動的替代并不意味著勞動的消亡,而代表著我們對勞動的再次定義。因為勞動本身是人的存在方式。在勞動中,我們會獲得肉體的磨煉與精神的充實。
投身于勞動,萃取勤勞拼搏的勞動精神是青年成為社會中流砥柱的第一課,古人云“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勞其筋骨”。我們不應成為“兩眼惺忪、三餐外賣、五谷不分”的“偽佛系”青年,而應成為信念堅定,在風狂雨急中堅忍不拔、不懈勞作的“獸系青年”。
勞動也是個人價值實現的通道。根據馬斯洛需求理論,人生價值的實現為最高需求。因為勞動,我們獻出精力,成為社會架構上微小的齒輪,使生命如滴水匯入大海般,于群體中變得豐盈而厚重。“人生不是一個長度的問題,而是質量與深度的問題。”只有通過勞動,我們的生命才能在有限的時空中得到無限廣大的延伸。
同學們,在人生的長河中,“有人淺浸、有人深潛,有人逐流,亦有人逆沖。”普通人與名人都在不懈的勞動中注釋著各自的勞動精神。我們能看到文物修復泰斗李云鶴數十年如一日的堅守、能看到外賣小哥雷海為高吟“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的樂觀與追求,亦能看到黃大年為國奉獻朝乾夕惕、殷殷熱血。勞動者無私奉獻,社會亦報之以贊歌,在蛇口工業區創立人袁庚老人向前來探望他的打工妹鞠躬的那一刻,在上海中心百米高樓上建設者碑落成的那一刻,勞動精神都在我們心中煥發生意。
同學們,我們亦能創造自己的勞動精神,讓我們懷著許國的丹心與青春的熱情,走向社區,走向田野,走向社會,站起來、動起來!
再回首,“草木蔓發、青山可望”,勞動精神,靜水流深。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