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上海高考語文優秀作文:曲徑方能通幽
2019-08-25 15:21:55網絡整理
2019年上海高考語文優秀作文:曲徑方能通幽
我們應當如何認識事物?一種途徑是步上陽關大道,直截了當地從該事物入手,縱深展開了解;另一種途徑是走入曲徑,在錯綜復雜的小路上逐漸靠近該事物,通過找到它與其他同類事物的個性與共性,發現內在的聯系來抵達本質�?v然,前者在認識事物的過程中不可或缺,然而我們更需要打開眼界,嘗試走走曲徑,方能加深認識。
對于認識音樂“中國味”亦然。接觸異域音樂有助于我們對音樂中國味有更深刻的感受。
若是僅僅專注于鉆研音樂“中國味”,獨照隅隙,鮮觀衢路,陷人柏拉圖所說的“洞穴假象”,那么得到的結果往往是孤立的、片面的,而脫離了其他樂種的音樂“中國味”,便失去了這個特殊符號所承載的意義。
相反,接觸其他音樂風格,能讓我們在比較中發現音樂“中國味”的獨特個性。當風格迴異的音樂類型相遇,碰撞出絢爛的火花,在比較的過程中,其個性更加淋漓盡致地展現,而樂種的獨特個性,正是其區別于其他樂種的原因,是其精髓所在。正如林語堂所言:“在藝術作品中,最富有意義的部分即是其個性。”從樂器、節奏、旋律等多個維度比較,勾勒出音樂“中國味”的各個用以辨識的特征,便能對音樂“中國味”形成更為清晰的認識
同時,傾聽多種多樣的異域音調也有助于找到它們和音樂“中國味”的共同之處,發現它們之間緊密的聯系,從而對音樂產生全面的普遍的認識,再把對于音樂共性的理解映射到對音樂“中國味”的認識上,將音樂“中國味”置于龐大的知識網絡中,并且準確定位,以達成真正意義上的“深刻認識”。錢理群教授所注重的知識的“通”、思想的“通”,大抵如此。
基于對音樂“中國味”的深刻感受,我們會更有意識地尋找“中國味”,甚至創造新的“中國味”。因為對音樂“中國味”已有了深刻認識,具備了辨識和品鑒的能力,在接觸中國音樂時,提取知識尋找“中國味”的過程便更加自然順暢,當理性認識的“應然”與現實感受中的“實然”相符合,我們獲得的是志趣之樂,感到豁然開朗。不僅如此,甚至在異域音樂中,也可能會有“中國味”隱約的存在。交融的文化沒有清晰的邊界,不論是在縱向的時間軸上,抑或是橫向的地域坐標上,都有待更深更廣的體悟和挖掘,與此同時,音樂“中國味”被賦予新的內涵,注人新的活力,因此,我們對音樂“中國味”的認識會隨著音樂“中國味”內涵的演化不斷流變。
幽深處的音樂“中國味”本質,需要我們踩過一條條曲徑來抵達。沖破視野的局限,將認識多元化、全局化,才能在山重水復處,覓得柳暗花明村,那種境界,一定別有一番洞天。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高考預測、志愿填報、錄取分數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點
盡在"高考網"微信公眾號